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品诗观云(有感于辛丑6月7日洛城遇雨)

(2021-06-12 20:00:33)
标签:

杂谈

分类: 诗情画韵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 朋友圈里,相距几里处风雨雷电大雨滂沱。隔条洛河,我们这里却是烈日当头酷暑难挨。只不过空中多了几堆说黑不黑、说白不白,说浓不浓、说淡不淡的云。

品诗观云(有感于辛丑6月7日洛城遇雨)

“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变幻如苍狗。” 云,看到云、说到云、听到云、写到云,你想到了什么?能勾起什么样的情愫?洁白的如棉花糖?还是如翻墨的黑云?白云苍狗,云的嘴脸变幻无常。“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云想衣裳花想容”是才子佳人眼中的云。“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幽居深闺对边塞征夫的思念。“除却巫山不是云”是痴情男子对永别爱人的无限情思,绝非现代人们称作“巫山云雨”的床笫之欢。“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是仙居者的惬意;“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是隐居者的神秘;“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无欲无求者的闲适;“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是游子思乡的惆怅;“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是居庙堂者不解百姓疾苦的可憎。

品诗观云(有感于辛丑6月7日洛城遇雨)

浮想联翩陡增幽闭烦闷,窗外云堆翻涌逼近,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索性走出户外,不必披蓑戴笠,吾等皮糙肉厚之辈体验一番“落汤鸡”又有何惧!“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天边隐约有隆隆的雷声,疏疏落落的雨滴落在额头的确扫去了些许燥热,头顶的云堆愈发密集浓黑起来。

品诗观云(有感于辛丑6月7日洛城遇雨)

雨滴开始愈发密集猛烈砸下,寒气已直面而来。未及吟出“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心中压抑已久刚升腾起来的诗情豪气,已被砸落的雨滴吓退,寒气面前热情竟如此不堪一击。快走两步,躲进公交亭下,虽没有山中临轩赏雨那份诗情画意,街上流淌如溪,雨滴敲打水面泛起铜钱大小此起彼伏倏忽即逝的涟漪,天桥上一个个以手掩面缩着身子疾走的行人,这何尝不是雨中风景。

品诗观云(有感于辛丑6月7日洛城遇雨)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坐在车中拒雨于车外,赏雨如瓢泼似水帘横挂窗外,酷似“水帘洞”中赏景独得一份妙趣。抬眼远望,天边竟还有彤红浑圆的夕阳西坠,依然有几片愁云辉映渲染……

品诗观云(有感于辛丑6月7日洛城遇雨)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如此难得的一天阴云一场风雨,竟换不来游子心灵片刻的解脱,残忍得往游子的伤口撒盐,日暮乡关家在何处?

品诗观云(有感于辛丑6月7日洛城遇雨)

车道站了,雨还在下个不停。必须下车了,大跨一步又躲在了公交亭下,距家了了三两百米,却让人真切体会了一次有家不能回的无奈和怅然,大雨如一面魔镜,残忍得退去人们苦心营造的看似强大的伪装和道具,尽显各自的渺小无力。

品诗观云(有感于辛丑6月7日洛城遇雨)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雨稀了,斗胆重入雨中,雨水浇灭殆尽的诗情雅兴如春风染绿枯草潜滋暗长。天上黑云伴着雷声,如经历厮杀早已筋疲力竭的黑狗,狂吠着虚张声势,徒呈困兽之勇。蓦然回首,黑云罅隙竟有碧蓝惊鸿一现,倏尔,夕阳还为黑云描摹金边……

品诗观云(有感于辛丑6月7日洛城遇雨)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搜肠刮肚也难将云的形色意韵描绘出十之一二。借用宋代名家梅尧臣《晚云》以飱自己:

黕黕日脚云,断续如破滩。

忽舒金翠尾,始识秦女鸾。

又改为连牛,缀燧怀齐单。

伺黑密不嚣,额额城未剜。

风吹了无物,犹立船头看。

品诗观云(有感于辛丑6月7日洛城遇雨)

该诗引经据典妙喻连篇,不愧为描画云的形色声势扛鼎之作。关于云的情怀却因人而异大相径庭。比如,唐代诗人元稹眼中的“沧海水”心中的“巫山云”,大学五年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心中的那“几朵云”,我心中的那“一片云”……纯真、洁净、温暖、甜蜜……短暂停留,随风而去,何时驻足,何方化雨,却把所有的美好都留在了心底,恒久不离。

品诗观云(有感于辛丑6月7日洛城遇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