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诗情画韵 |
编,编,编花篮,编个花篮上南山。
南山开满红牡丹,朵朵花儿开得艳。
……
熟悉的歌声传来,陡然想起了新开的洛阳南山牡丹园。洛阳被誉为“牡丹花都”,赏牡丹自然不是什么难事奢事。甚至不用到公园里,也可遍赏牡丹。
家住新区牡丹大道旁,更是占尽了天时地利。柳树刚吐出嫩芽,梅樱杏桃渐次开放竟展芳菲,当真就是诗人笔下的“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尤其到了清明前后,三月烟雨润湿了芽苞氤氲了枝干,蛰伏一冬禁锢一年的牡丹,如雨后春笋卯足了劲的生长,花开得一年更比一年的繁茂娇艳,生怕负了青春负了韶华。牡丹大道只有这个时节才能称得上名副其实的“牡丹”大道,“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尤其雨后清晨,熟睡一夜的人们在窗外的鸟鸣中醒来,推窗俯瞰,如烟的柳绿笼罩在水上,樱花与牡丹掩映着簇拥着竞相绽放,花香与鸟鸣便一股脑挤进窗户的缝隙扑面而来,足不出户便可安享鸟语花香。依窗静立如醉如梦,满眼的花红满眼的柳绿,浑然不知如烟柳绿下如烟的绿水,鸟语花香浸淫的时光。
“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昨日还搅得满城颠狂的国色天香,一夜疏雨也飘零得“绿肥红瘦”,终还是逆不了大自然钦定的“二十日”宿命。“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唏嘘之余,空落得跟诗人一样的抱憾。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街角的牡丹谢了,南山的牡丹兴许还在盛开?怅然恰逢与南山的邂逅,自然想起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想起了陶渊明想起了“桃花源记”,陡增几分迫不及待的冲动,南山牡丹园定然会别有一番洞天吧。
南山牡丹园,位于龙门高铁站南龙门山上,相距不足一小时的步程。扫码免费入园,游人不算太多,应该是洛阳牡丹园众多游人分散,间或还有南山少有人知的缘故吧。迎面的是各色郁金香争奇斗艳,如同巨大的七彩棒棒糖,花后不愧为花后,外貌的确艳压群芳,但过于热烈而外向,少了几分温婉内敛,如同我们不能接受西方女子示爱的大方。
漫步陌上,缤纷落英,间或仍有落红在飘零。凝视枝头,正是“花褪残红青杏小”,布衣之人油然生出“流水落花春去也”诗兴感伤。
“桃时杏日不争浓,叶帐成阴始放红”。怅然中缓步沿着漫坡上行,牡丹园里多半尚是含苞待放,远未及姹紫嫣红。还真不愧“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只可惜花龄小植株矮,虽不乏“暗香浮动”却没有“疏影横斜”意境。
物以稀为贵,作为久居花都的洛阳人,自然对国花具有一定的免疫力,不会沉湎于国色天香中。抽身前行便到了在建的牡丹博物馆(牡丹阁)下,自下而上望去朱门玉栏、重檐巍峨、气势恢宏,让人一下子想到了黄鹤楼和鹳雀楼,虽然从未拜谒这些历史文化名楼,也未曾了解其所建朝代何种风格。但此刻牡丹阁当仁不让暗合了这些名楼的诗情画意。
虽然早过了凡事皆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年少轻狂,此刻也想登上阁去探究牡丹穿越时空的魅力和文化脉络,俯瞰洛阳城的高度和宽度,最好是在花灯初上霓虹闪烁的黄昏,霓虹辉映着点点星光,拱戴着如钩新月,沐着星光嗅着花香,邂逅诗人刘禹锡雅士元稹于花间月下,徜徉于“古今辉映诗和远方”的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