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姑苏城外的寒山寺与和合二仙。

(2010-11-29 20:25:28)
标签:

杂谈

分类: 只是路过。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自小背着张继的《枫桥夜泊》长大,对名扬天下的寒山古刹那千载流传的钟声有着无限的憧憬与好奇。

 

    慕名而来,心中的寒山寺是佛门清净地,到了游人如织,有些小失望。

 

    寒山寺不像刚拜访过的北方寺院恢弘壮观,它精巧的建筑,优雅的小园,还有那偏隅一角里那以乱、皱、透闻名的太湖石,彼此相融在一起,也自是别有一番趣味的。

 

    在香客游人较少的殿里拜了佛,虽是无神论者,但既然到了寺庙还是入乡随俗的好。

 

    寒山寺位于苏州城西阊门外5公里外的枫桥镇,建于六朝时期的梁代天监年间,距今已有1400多年。原名“妙利普明塔院”。唐代贞观年间,传说当时的名僧寒山和拾得曾由天台山来此住持,改名寒山寺。

 

    相传贞观年间,有两个年轻人,一名寒山,一名拾得,他们从小就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

 

    寒山长大以后父母为他与家住青山湾的一位姑娘订了亲。然而,姑娘却早已与拾得互生爱意。

 

    一个偶然的机会,寒山终于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心里顿时像打翻了五味瓶,酸、苦、辣、咸、涩,唯独没有一丝甜味。

 

    他左右为难,怎么办呢?经过几天几夜痛苦思考,寒山终于想通了,他决定成全拾得的婚事,自己则毅然离开家乡,独自去苏州出家修行了。

 

    十天半月过去了,拾得没有看见过寒山,感到十分奇怪,因为这是从来没发生过的。

 

    一天,他忍不住心头的思念,便信步来到寒山的家中,只见门上插有一封留给他的书信,拆开一看,原来是寒山劝他及早与姑娘结婚成家,并衷心祝福他俩美满幸福。

 

    拾得这才恍然大悟,知道了寒山出走的原委,心中很难受。

 

    他懂得“朋友之妻不可欺”的道理,所以深感对不起寒山,他思前想后,也决定离开姑娘,动身前往苏州寻觅寒山,皈依佛门。

 

     时值夏天,在前往苏州的途中,拾得看到路旁池塘里盛开着一片红艳艳的美丽绝顶的荷花,便一扫多日来心中的烦闷,顿觉心旷神怡,就顺手采摘了一支带在身边,以图吉利。

 

    经过千山万水,长途跋涉,拾得终于在苏州城外找到了他日思夜想的好朋友寒山,而手中的那支荷花依然那样鲜艳芬芳,光彩夺目。

 

    寒山见拾得到来,心里高兴极了,急忙用双手捧着盛有素斋的篦盒,迎接拾得,俩人会心地相视而笑。

 

    现在寒山寺存有一方碑石,上刻“和合二仙”图案,据说就是这两位好朋友久别重逢时的情景。

    寒山寺以人名命名,寒山与拾得又同是寒山寺高僧,他们之间的玄妙对谈,自然也流传颇广。


     一日寒山问拾得曰:世间有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寒山云:还有甚诀可以躲得?

 

    拾得云: 我曾看过弥勒菩萨偈,你且听我念偈曰:

 

    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涕唾在面上,随它自干了,我也省气力,他也无烦恼。

 

    这样波罗密,便是妙中宝。若知这消息,何愁道不了?

 

    人弱心不弱,人贫道不贫,一心要修行,常在道中辦。

 

    世人爱荣华,我不争场面;名利总成空,贪心无足厌。

 

    金银积如山,难买无常限;古今多少人,那个活几千。

 

    这个逞英雄,那个做好汉,看看两发白,年年容颜变,

 

    日月像抛梭,光阴如射箭,不久病来侵,低头暗嗟叹,

 

    自想年少时,不把修行辦,得病想回头,阎王无转限。

 

    马上放下手,回头未为晚;也不论是非,也不把家辦,

 

    也不争人我,也不做好汉,骂着也不觉,问着如哑汉,

 

    打着也不理,推着混身转,也不怕人笑,也不做脸面,

 

    几年儿女债,抛开不再见。好个争名利,转眼荒郊伴。

 

    我看世上人,都是精扯淡。劝君即回头,单把修行干。

 

    做个大丈夫,一刀截两段;跳出红火坑,做个清凉汉。

 

    悟得真常理,日月为邻伴。”

    这绝妙的问答,蕴含了面对人我是非的处世之道,虽历经千年,至今仍是脍炙人口。

 

    寒山、拾得二高僧不为世事缠缚,洒脱自在,其处世秘诀确实高人一等。

 

    在藏经楼南侧,有一座六角形重檐亭阁,这就是以“夜半钟声”名闻天下的钟楼。

 

    而曾经对寒山寺的钟声有着无限向往的我,有人花钱撞钟便也跟着同听。

 

    只是昔日里那“夜半钟声”里的那口钟,早已是换了新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