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爱在中国行多多儿童摄影成长图文教育育儿交流 |
分类: DD-多多的第五年 |
2008-6-13
喜欢和小多谈话,象朋友一样的谈话。
下班到家,多正在楼下玩,陪了她一会,然后一起回家。
电梯里,小多开始向多妈汇报今日事件:“妈妈,我今天哭了”,怎么了?“我在幼儿园睡觉,老师叫小朋友们起床了,我没有听见,小朋友们太吵了,然后我就哭了。”猜想下,应该就是睡得太熟了,然后老师叫了没听见,等知道的时候已经晚了,所以就哭了。
“今天,徐艺伟还抢我的三轮滑板车!”徐艺伟是个男孩子,多的同班同学,又是奥园邻居,上次见他们一起玩得挺好的,一起追追跑跑很开心的样子,多妈也希望多跟大点的孩子一起玩,她会更开心呢,怎么今天闹矛盾了呢?这时奶奶发话了:“这个徐艺伟哟,来家里玩了会,走的时候非要拿多这个新的滑板车,那个二轮的给他还不要”,“奶奶使劲把滑板车给抢了回来!”小多把“使劲”两个字说得特别使劲,还配上“抢”的动作,没这么夸张吧?“你傻的呀,徐艺伟是我们同班同学,又是邻居,你就把你的滑板车给他拿回家玩又能怎样啊?他奶奶肯定会不好意思,要么主动给你还过来,要么重新买个送给你”话还没说完,多妈犹豫了一下,没必要这么现实吧,果然,看小多不再说什么了,大概没能理解吧。对小孩子,是不是该用孩子的思维给她解释呢?但是……
呵呵,孩子,那就慢慢理解吧,感觉上这种做法应该还是可以尝试的,现在不是推崇挫折教育么,那么早些认知这个社会也不见得就不好吧。多妈和多爸来自两种不同的家庭环境,多妈是从小就什么都跟爸爸妈妈讲,上班两年多了,晚班凌晨到家,还会到爸爸妈妈房间里聊一会,所以从小到大,外婆都能说出多妈同学或同事的名字和故事,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嫁到多爸家。多爸呢,从小到大都不跟父母交流,什么都自己琢磨,还好人够聪明,也算一个识时务者,结果一直到现在的状态都是,回家就是休息睡觉的,但父母要求他做什么他都会做到,从不讨价还价。小多呢,多妈喜欢跟她说话,她也就喜欢跟多妈说话,有时刻意问她今天幼儿园发生什么事情啊,老师教什么儿歌啊,她不理你,然而在你不经意间,和她共处一室各忙各的时候,她又会主动与你娓娓道来。但对多爸呢,她却很少这样,多爸很少与她交流,那她跟爸爸说得就更少,多爸会在乎为何爸爸回家后不叫爸爸,但却经常在多接近他的时候说“爸爸在抽烟,离爸爸远一点”。多妈不在乎多是不是会一看到妈妈就叫妈妈,而是一见到她就直接把她抱在怀里,然后多妈要求小多做什么她都答应。看起来是小多对爸爸妈妈的态度不一样,但其实仔细一想后也很简单:你怎么对她,她就怎么对你。所以,无形之中,父母就是孩子成长历程中的第一任老师,无论你施教与否,模仿,就是孩子天生的本领。
小人说“老鼠”的“鼠”的时候就是这样的。
呵呵,好玩。
又要讲故事了。
不耐烦的表情,呵呵。
好了,讲故事喽。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