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转载博文 |
龙化人爱用农谚说事明理
梅成歧
我们龙化人言谈话语喜好引用农谚。村子里大凡上点岁数的人,都能因时因事说出几句农谚。或叙说感受或说事明理,甚或预测天气。
我在邮电局上班时,由于工作性质,春节一般不放假。三叔遇到我便说:“大年初一到初三,牛马驴骡歇三天。过年哪能不放假呢?”二嫂邋遢懒惰不爱干活,邻居们背地里议论她是“懒老婆盼正月。”正月里讲究多,忌讳多,今天不能拿剪子,明天不能拿针线,后天不能拿扫把。龙化人说农谚和节气是儿女亲家。但凡节气节令就有农谚。“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谷雨前后种花点豆”,是说清明过后就不下雪了,谷雨过后就不见霜了,预示着谷雨前后就可播种了。“五月芒种见麦茬”“数伏见新(棉)花”“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到了种荞麦”“七月十五枣红圈,八月十五打一竿”“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七打核桃,八打梨,九月的柿子红了皮”“秋分种小麦,小雪拔白菜”“小寒大寒杀猪过年”……这些农谚就像“大年初一头一天,过了初二过初三”一样,龙化人几乎都知道。农谚是本老黄历,一个人可以从年轻看到老。
在龙化如果谁不让孩子上学,人们当面不说,背后也会说他
“养孩子不读书,不如养头猪”。这话虽糟,理却不糟。谁溺爱孩子,疏于管教,人们会送他一句话“小树不扩不会直”。谁家出了败家子,人会说是“一颗老鼠屎,坏了满锅汤。”考试了老师还要催促学生复习,说是“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左邻右舍来嚼舌说是非,二大爷淡淡回应:“是非整日有,不听自然没。”嚼舌人走了,二大爷对家人说:“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小时候,借了人家的东西,母亲总嘱咐一句“好借好还再借不难”。“砍得不如旋得圆”“会说不如会听的”,孩提时听说的这些话,年过花甲还常常想起。“吃饭穿衣量家当”。龙化人热爱生活,穷也好富也好,都能把日子过得风风光光。“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不经一事,不长一智”“家有万贯,也有一时不便”。这些通俗的语言,句句蕴含着生活的哲思和智慧。
农谚典章里找不见,全靠口耳相传。它言简意赅,比兴得体,极富生活气息。常念为经,常用为典。说它句句是经典绝非是溢美。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农谚和许多老物件一样,大多成了明日黄花。可每每忆起依然芳香如故,倍感亲切。就像自家老宅存放的那坛陈年老酒。人寿百年,纸寿千年。据悉,乡亲们拟将这些农谚,印进《龙化村志》。以志留存
,直到永远。
前一篇:6月4号快乐老人报的几个字谜!
后一篇:龙化方言中的丽词金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