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的“熊”,适合上报纸么

标签:
教育时评文化 |
分类: 心看天下 |
文@王彦辉,心理咨询师。
牛城晚报4月28日八版报道:“熊孩子”五楼扔玩具砸中邻家轿车。“熊孩子”一词出现在正规纸质媒体上,是否适当呢?
“熊孩子”,网络用词,指那些岁数小、不懂事、调皮的孩子。来源是华北和东北地区的民间俚语,相当于“这倒霉孩子”,形容一个人很悲催。
在河南东部(商丘)、江苏北部(徐州)及山东省,安徽北部(蚌埠、宿州)部分地区,有的地方也称为“怂(sóng)孩子”。
“熊”源于俚语中的“sóng(上尸下从,二声)”,《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收有此字,电脑输入法调不出此字。用法如:“sóng包”、“sóng包蛋”、“这人真sóng”、“sóng人”等。
“sóng”是名词,指精液,“sóng包”或“sóng包蛋”指阴囊,相对于阴茎来说,阴囊是软弱的、无力的,俚语形容人的软弱无能、没出息,有很强的贬意。
以生殖器形容人,甚至是贬低人骂人,是不文明、不适当的。那么,当“sóng”演化为“熊”出现在纸质媒体上时,是否适当呢?如果“熊”可以任用,那么“我靠”、“吊丝”、“逗比”这样网络用词是不是也可以任用了呢?
“熊孩子”,网络用词,指那些岁数小、不懂事、调皮的孩子。来源是华北和东北地区的民间俚语,相当于“这倒霉孩子”,形容一个人很悲催。
在河南东部(商丘)、江苏北部(徐州)及山东省,安徽北部(蚌埠、宿州)部分地区,有的地方也称为“怂(sóng)孩子”。
“熊”源于俚语中的“sóng(上尸下从,二声)”,《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收有此字,电脑输入法调不出此字。用法如:“sóng包”、“sóng包蛋”、“这人真sóng”、“sóng人”等。
“sóng”是名词,指精液,“sóng包”或“sóng包蛋”指阴囊,相对于阴茎来说,阴囊是软弱的、无力的,俚语形容人的软弱无能、没出息,有很强的贬意。
以生殖器形容人,甚至是贬低人骂人,是不文明、不适当的。那么,当“sóng”演化为“熊”出现在纸质媒体上时,是否适当呢?如果“熊”可以任用,那么“我靠”、“吊丝”、“逗比”这样网络用词是不是也可以任用了呢?
前一篇:“嚼食喂孩子,不妥”要温和提醒
后一篇:石家庄环保局中考高禁噪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