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防骗心理分析二十七:险被QQ“女儿”骗走1.98万

(2015-01-07 22:11:16)
标签:

育儿

杂谈

教育

时评

分类: 心看天下
   险被QQ“女儿”骗走1.98万
   来源:石家庄新闻网2013-09-17
   
   回想起前两天遭遇的“QQ骗局”,家住建国南区的刘先生直说:“好险呀,要不是及时沟通,我们差点被骗走1.98万!”
   9月12日,刘先生夫妻俩在家午休,突然电话响起,侄女在电话另一边急切地说:“婶婶,你家妞妞(化名)有急事,快上QQ。” 妞妞现在读大三,刘先生爱人赶忙登录QQ,女儿的头像闪个不停,网名显示的是女儿的真名。
   “妈,我手机掉水里了,现在打不了电话。”“我们学校特聘了一美国知名大学教授授课,需要缴纳培训费1.98万元。结课后,学校会颁发国家承认的培训证书,对将来就业帮助很大……”
   通过QQ聊天,妈妈看明白了,“女儿”为了参加培训课,急需用钱。因为她着急上班,赶忙叫醒丈夫,说“女儿”要1.98万元。
   刘先生说,家里刚买房,实在没那么多钱,“女儿”忙说:家里有多少就寄多少,1万元也可以。
   一听这话儿,刘先生警觉了。“我跟对方说,爸爸可以给你汇钱,但汇款前,你要先给爸爸打个电话,爸爸听到你的声音,立马汇钱。”
   可对方找各种理由,说没办法打电话。刘先生与“女儿”聊天期间,他爱人终于拨通了妞妞的电话。
   原来,妞妞正在学校上课,对培训费一事一概不知,还说自己的QQ号被盗了。夫妻俩这才恍然大悟,网上的“女儿”是个骗子。
   【点评】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兴起,骗子也利用了网络这一高科技手段,网络诈骗逐年增多。
   网络的一大功能和特点就是远程交流,可以视频、语音、文字等多种形式交流。一些骗子便利用盗号软件窃取网络用户的注册名、QQ号进行诈骗。
   但骗子毕竟是骗子,只要我们用心识别,还是能发现他们的漏洞的。
   在本案件中,骗子为了把钱弄到手,在刘先生表示金额不够时,竟言称不够也行,这下露出了狐狸的尾巴。
   一般学生上大学,如果有重大数额的金钱用度,都要用常用手机或电话号向父母说明情况,不能单纯相信QQ上的话。
   刘先生要求对方打电话,以声音核实身份,这一招很有效。我们如果都能保持刘先生这样的警惕性,骗子就无法得逞了。
   我国大学生数量庞大,上学期间需要用钱时,怎么沟通和汇付,要将方式提前给父母约定好,一旦遇到非正常方式时,便于识别诈骗行径。

【附】本系列防骗案例分析书稿,已经结集,欢迎爱心者捐资助印,联系电话:1310319193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