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控制网购上瘾

标签:
健康 |
分类: 心看天下 |
如何控制网购上瘾
文·王彦辉·心理咨询师
身边一位同事,家里客厅放满了大大小小的网购盒子,知道的是网购,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淘宝商向外发货呢。连日来,也收到一些网友的询问,表示自己管不住自己,老想网购,不知不觉就逛到了购物网站,不知不觉就点击购物了。买回的东西满意的用一用,不满意的就扔一边了。自己也感觉浪费,可就是管不住自己。
看来网购上瘾的情况还有一定代表性,我们不妨做些介绍。
【网购瘾,购物瘾的新形式】
网购瘾,本质上是购物瘾,是在互联网的平台上大肆购物,直到花空银行卡,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工作,甚至引发家庭矛盾。
有购物瘾的人,往往个人控制力低、不理性消费较多。有的人往往在遇到恋爱、事业挫折时,产生大量购物,对衣物等日常生活用品大肆购买,买回去后感觉没用,对自己的过度购买行为而后悔。
诸如赌博、上网、购物等行为成瘾,不同于酒精、大麻等精神活性物质成瘾,但一样影响生活和工作,所以应当引起重视。目前大部分学者不把行为成瘾当做病态来看待,但也有一部分学者认为行为成瘾达到一定程度便是病,而且在着手制定评定标准。
【判定网购瘾的朴素标准】
虽然业内对购物等行为成瘾还未达成一致,但有一个比较通俗和实用的标准,可用于自我评定,即:是否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一般我们每月的收入要分两个部分:一是正常生活支出,二是正常节余。如果在网上忍不住地购物,所用资金超出正常生活支出,即应引起自我警觉;如果超支达到花光了正常节余,即应当及时罢手;如果动用了以往节余,则应当自我限制;如果为了网购达到了不顾家人反对,甚至为等邮包而顾不上吃饭睡觉和上班下班,那已经非常严重了。
【正常购物,要量入为出】
人对物质生活有基本的需求,也有追求高级物质需求的本能,表现为贪多不厌。但是,我们的经济收入以及消费量都是有限的,而且保持正常生活的支出是多方面的,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因此,要求我们在消费上,不能毫无限制,而应量入为出。
因此,正常的购物通常是根据自身收入和家庭需求水平来衡量。在实体店或商场购物,无论衣、物本身,还是支付手段,都是触手可及的。衣物的好与坏,即时可以感受到,不好的就不要了,减少了购物。另一方面,拿出钞票付帐,让人感觉心疼啊,这种花钱刺激,也会减少消费。所以说,一次携带的现金量不要太多也能对消费起到一定限制作用。
【方便的支付方式增加了购买】
网购是看网上商品下定单,商品的材质、款式、尺码是否合身合体,并不能马上看出来,因此增加了购买量,一旦收到实货,可能并不满意。这样的情况,如果买几回不合适的商品,便会“吃一堑长一智”减少网购。
另外,网上支付通常都是银行卡,卡上资金量较大,为实现更多网购提供了资金支持。支付方式上不见现金,只是卡上数字的变化,让人花钱感受不到心疼。直到卡上资金不足支付时才如梦方醒。
年轻人容易成为网购瘾的主要群体,一是年轻人上网多,容易接受新的购物方式;二是年轻人花钱不考虑后果,也不考虑长远;更与年轻人追求时尚,容易被自己的贪欲所控制有关。
【增加限制,控制网购瘾】
因此,为了减少网购,实现自我控制,一定要合理认清自己的网购行为,增加购物的理性成分,购物要量力而出,多考虑一些实用因素,多考虑一些以后花钱的不时之需,而不要任由自己的性子大肆购买。
如果你不能靠理性实现控制,还可以通过限制上网和限制银行卡资金量来强迫控制。具体做法是,把购物网站链接从收藏栏里清除,这样不方便直接进入购物网站。每次上购物网站前,要规定自己先阅读半个小时新闻网页。工资到帐后,要及时把生活费和节余部分转移到另外的卡上或定存起来。遇到网购的额外支出,还要通过转帐,这样也可以人为地增加了支付的麻烦性,起到一定限购作用。
【温馨提示】
因恋爱和事业受挫而导致购物或网购成瘾的人,是高级需要受挫引发对低级需求激增,此时要合理处理自己的情感和事业问题,自我不能调整的,要及时接受专业心理指导。
文·王彦辉·心理咨询师
身边一位同事,家里客厅放满了大大小小的网购盒子,知道的是网购,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淘宝商向外发货呢。连日来,也收到一些网友的询问,表示自己管不住自己,老想网购,不知不觉就逛到了购物网站,不知不觉就点击购物了。买回的东西满意的用一用,不满意的就扔一边了。自己也感觉浪费,可就是管不住自己。
看来网购上瘾的情况还有一定代表性,我们不妨做些介绍。
【网购瘾,购物瘾的新形式】
网购瘾,本质上是购物瘾,是在互联网的平台上大肆购物,直到花空银行卡,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工作,甚至引发家庭矛盾。
有购物瘾的人,往往个人控制力低、不理性消费较多。有的人往往在遇到恋爱、事业挫折时,产生大量购物,对衣物等日常生活用品大肆购买,买回去后感觉没用,对自己的过度购买行为而后悔。
诸如赌博、上网、购物等行为成瘾,不同于酒精、大麻等精神活性物质成瘾,但一样影响生活和工作,所以应当引起重视。目前大部分学者不把行为成瘾当做病态来看待,但也有一部分学者认为行为成瘾达到一定程度便是病,而且在着手制定评定标准。
【判定网购瘾的朴素标准】
虽然业内对购物等行为成瘾还未达成一致,但有一个比较通俗和实用的标准,可用于自我评定,即:是否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一般我们每月的收入要分两个部分:一是正常生活支出,二是正常节余。如果在网上忍不住地购物,所用资金超出正常生活支出,即应引起自我警觉;如果超支达到花光了正常节余,即应当及时罢手;如果动用了以往节余,则应当自我限制;如果为了网购达到了不顾家人反对,甚至为等邮包而顾不上吃饭睡觉和上班下班,那已经非常严重了。
【正常购物,要量入为出】
人对物质生活有基本的需求,也有追求高级物质需求的本能,表现为贪多不厌。但是,我们的经济收入以及消费量都是有限的,而且保持正常生活的支出是多方面的,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因此,要求我们在消费上,不能毫无限制,而应量入为出。
因此,正常的购物通常是根据自身收入和家庭需求水平来衡量。在实体店或商场购物,无论衣、物本身,还是支付手段,都是触手可及的。衣物的好与坏,即时可以感受到,不好的就不要了,减少了购物。另一方面,拿出钞票付帐,让人感觉心疼啊,这种花钱刺激,也会减少消费。所以说,一次携带的现金量不要太多也能对消费起到一定限制作用。
【方便的支付方式增加了购买】
网购是看网上商品下定单,商品的材质、款式、尺码是否合身合体,并不能马上看出来,因此增加了购买量,一旦收到实货,可能并不满意。这样的情况,如果买几回不合适的商品,便会“吃一堑长一智”减少网购。
另外,网上支付通常都是银行卡,卡上资金量较大,为实现更多网购提供了资金支持。支付方式上不见现金,只是卡上数字的变化,让人花钱感受不到心疼。直到卡上资金不足支付时才如梦方醒。
年轻人容易成为网购瘾的主要群体,一是年轻人上网多,容易接受新的购物方式;二是年轻人花钱不考虑后果,也不考虑长远;更与年轻人追求时尚,容易被自己的贪欲所控制有关。
【增加限制,控制网购瘾】
因此,为了减少网购,实现自我控制,一定要合理认清自己的网购行为,增加购物的理性成分,购物要量力而出,多考虑一些实用因素,多考虑一些以后花钱的不时之需,而不要任由自己的性子大肆购买。
如果你不能靠理性实现控制,还可以通过限制上网和限制银行卡资金量来强迫控制。具体做法是,把购物网站链接从收藏栏里清除,这样不方便直接进入购物网站。每次上购物网站前,要规定自己先阅读半个小时新闻网页。工资到帐后,要及时把生活费和节余部分转移到另外的卡上或定存起来。遇到网购的额外支出,还要通过转帐,这样也可以人为地增加了支付的麻烦性,起到一定限购作用。
【温馨提示】
因恋爱和事业受挫而导致购物或网购成瘾的人,是高级需要受挫引发对低级需求激增,此时要合理处理自己的情感和事业问题,自我不能调整的,要及时接受专业心理指导。
前一篇:达活泉诗会雅集,与孩子们同欢乐
后一篇:自我设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