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灾区一伤员坠楼自杀,重点人群亟需心理关注

标签:
杂谈 |
分类: 心看天下 |
震灾区一伤员18日坠楼殒命,重点人群亟需心理关注
文/王彦辉(邢台飞扬心理咨询中心)
59岁的都江堰震灾区女伤员罗桂琼10月18日凌晨在成都医院自缢未果,清晨从12楼坠下殒命。
这是继月初北川农办主任董玉飞自杀后的第二例自杀案例。悲剧提示人们,灾区心理援助急需高度重视。
据国外资深创伤心理学家称,重大灾难后心理创伤的危机期在3-6月之间。而且6个月后也不排除危机再次发生的可能。两例自杀事件均在6个月内。
罗桂琼的腰椎和左腿背在地震中骨折,愈后效果未见披露。据同在震灾中受伤的同病房5名女伤员说,自10月6号起,罗开始喊痛,医生检查了伤口,手术做的很好。
罗的老伴对罗照顾很好,儿女虽忙于工作但也尽心服侍。
近日,罗说过“我还不如把这个位置腾出来,让其他人来”的话。
凌晨自缢未果,清晨即采取坠楼方式结束生命,可见其归心坚定。
从以上报道的情况来推断,罗的轻生之意,可能萌生于对自己伤情的失望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无助。
当重大灾害过后,人们的生活物质条件和心理秩序受到毁灭性冲击。躯体不完整与伤痛折磨又给人内心带来严重的失落无助感。这些因素,都可能将人推向轻生的边缘。
针对目前的情况,宜对灾区群众进行心理重点关注,请医务工作者与单位专人注意情绪、行为异常人员的动向,及时请心理专业者给予援助。家庭成员严重缺失、肢体损伤严重,尤其是截肢、生活不能自理者,是重点中的重点。
秋冬两季是人的内心感受比较脆弱的时期。秋冬季节的主要特征是天气转凉转冷,因此,对受灾群众的工作重点是给他们更多温暖。
做为预防性的考虑,受灾儿童与青少年因年龄和认知因素,对现实灾难的理解并不一定很深刻。随着认识的逐渐深切以及切身感受,无助感会呈现出弥漫性的特点,并有可能形成心理危机。及早给儿童青少年充分的安置保障、温暖和人性关爱,是化解危机的重要措施。
本博客除特殊注明外均为原创,如有使用,敬请告知。
前一篇:罗敷这小美人儿可爱不?
后一篇:王永庆的创业境界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