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农办主任自杀,心理需要全面关爱

标签:
杂谈 |
分类: 情绪问题 |
北川农办主任节日期间自杀,
他们的心理更需要全面关爱
——心理干预要渗透到援助工作更细微处
文/王彦辉(邢台飞扬心理咨询中心)
图/QQ网
10月3日,北川县农委办主任董玉飞在他的暂住地用利刃和绳索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自杀身亡。(消息来自http://news.qq.com/a/20081008/000299.htm)
人们欢度国庆,庆祝“神七”飞天,成功举办奥运,抗击冰雪和汶川地震取得重大胜利的欢声笑语已经从董玉飞的世界里渐渐远去……他永远的告别了人间。
知情人透露,董玉飞的自杀与包括12岁的儿子等多名亲人在震灾中离世和工作压力过大有关。
据创伤心理专家称,心理重创后的危机期在3-6个月之间。现在董玉飞自杀距震灾发生只过去了5个月。事实上,失去多位亲人以及面对那么多肢残血腥、生死离别、家毁人亡等悲惨场面,人的内心已经非常脆弱。他们对人生、对世界的看法都会蒙上悲观的阴影。日后的某些生活事件也许虽小,但都可能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董玉飞从震后的废墟中站起来后,便投入到领导本单位的救援当中。当时他已经得知12岁的儿子被埋在教学楼下,但无力顾及。儿子的尸体在两天后被找到,董玉飞抱着儿子遗体,仰天痛哭,不停重复:“爸爸对不住你。”震灾中,董玉飞失去了儿子、弟媳、侄儿等亲人,仅存妻子和弟弟。
另有知情人从董玉飞的遗书里得知,董提到“工作压力太大”、“实在想好好休息”。北川的干部灾后一直没有放假,包括国庆都没有休息。
董玉飞是位救灾干部,但首先还是个受灾者。他在经受心理重创的情况下,仍坚持在抗震一线高负荷工作,这是他的奉献精神体现,也是抗震救灾的大形势决定的。
从震灾到国庆节,灾区的救灾干部群众没有休息过一天。身是肉身不是钢,是块砖也要酥了,是块铁也要锈了。
当救灾成为救灾人员的硬指标、硬任务时,任务高于一切,责任者的压力将演变成对一部分人的无意识忽视。救灾人员本身可能成为最大的被忽视对象。
同样,奥运安保期间,安保成为硬指标、硬任务时,一些正当合理的社会需要被暂时搁置,也是对人的另一种无意识忽视。
救灾人员面临的是双重冲击,失去亲人的突发性心理创伤未平,硬任务、硬指标的持续性工作压力更大,他们内心的天空会变得更暗淡、更沉重。
我们希望灾区早日从阴影中走出来,但这种希望不能成为救灾人员的心理压力。灾后的工作任务很多很重,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形成合理化的工作休息制度。
要灾区人民早日从灾后阴影中走出来,抗震救灾的工作人员要首先走出来;要灾区人民早日驱散阴霾,露出笑脸,抗震救灾的工作人员要首先露出笑脸。
从董玉飞的自杀,看灾后心理干预,路还很长,工作还需要更细,更体现人性化的关怀。灾后的物质生活有了基本保障,他们的劳动生产、工作安排、家庭重组等都是心理重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心安胜于身安,身安还要心安。
因此,灾后心理重建,不仅是心理健康宣讲和物质上的提供,理要通过物质供应和设施建设,向灾区人们传递细微的爱心与关怀,使蒙在他们心头的阴影早日消散,提高心理抵抗力,坚强面对今后的工作和生活。
愿灾区人们的身与心都早日安顿下来,快乐起来。
本博客除特殊注明外均为原创,如有使用,敬请告知。
前一篇:他们都在看什么?
后一篇:世界精神卫生日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