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趣的“心理象征”

(2007-09-22 09:19:09)
标签:

知识/探索

分类: 心理常识
有趣的“心理象征”
文/王彦辉(邢台飞扬心理咨询)

一位大学刚毕业参加工作不久的女青年因为恋爱问题前来咨询,她的问题是男友对她的要求越来越多,让她有一种被控制的感觉,心理很不舒服。有一次,她穿了一件稍短的裙子,男友大为反感,认为这样不好。她认为男友是嫉妒了,怕自己会吸引更多男性,尽管她对此心里不愿意,但还是颇能接受。有一次,她给家里汇1000元钱,是从邮局汇的。男友知道后说,从银行汇更快更方便,言辞中对她从邮局汇款的方法颇有轻视之意,对她来说,从邮局汇钱虽说慢了点,但每次都还安全稳妥,并没有太大的不妥。为此还受到男友的指责,感到心理很不舒服。照这样下去,自己一无是处了,什么都得按他的意思来做,真有一种失去自我、被对方吞掉的感觉。这时候,他又提出了一件事,对上述感觉是十分鲜明的概括,极具象征意义。一天傍晚,两人在公园里约会,天色渐晚, 三三两两的人从道边走过,这时男友轻轻地揽住她的腰,想亲热一番,她说人这么多,多不好意思啊,可男友不顾她的反对,一把把她揽在怀里,旁若无人的要求亲吻,她被男友围抱起来,无从反抗,因为越反抗越会引起别人的注意。她被男友强行拥抱的画面,正是她的独立性被吞噬的象征。

    电视剧《我非英雄》里的李未成,怀疑被“何姐”利用,心里很恼火,于是在自己的住处用望远镜监视“何姐”的行踪。我们知道,高级望远镜的镜片是镀膜的,李未成的望远镜镜片是火红色的镀膜镜片。电视画面里,李未成慢慢的举起望远镜,望远镜的红色镀膜呈现在画面里,象两只燃烧的眼睛一样在注视着。这个画面极具象征意义,反应了李未成心头的怒火把眼睛都烧红了。

    这样的象征有什么意义呢?并不能直接告诉我们事物间的必然联系,但这种画面的呈现,可以让我们更多的理解当事人的情绪,以及事件背后的可能存在的意义,让我们对已经和即将出现的事件保持一颗敏锐的感知心。

    一位家长领着自己上初中的孩子来咨询,他的问题是孩子厌学,但还算听话,为了让孩子学习,给孩子商量把落下的课补上。不行就从小学一年级的课开始补。这位家长真的给孩子买来一套学习光盘,包括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的课程,真的要从小学开始补,可补了一天,孩子又不学了。从小学一年级给孩子补课,这件事极具象征意义,它象征家长已经把孩子看作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这样的“孩子观”会在指导孩子的过程中,出现怎样的偏差,我们可想而知了。这是我们进一步了解家长心思的一个突破口。象征意义在这里有了实际作用。

    还有一位家长,出现了与上述例子相似的情节。初三的孩子爱撒娇,每次撒娇就要妈妈给她买儿童食品,比如小馒头、果冻、爽歪歪之类。这个事件极具象征意义,象征着吃这样的东西,就象是回到了五、六岁的儿童时期,回到了被母亲对待幼儿般关心照顾的感觉了。随着咨询的深入,发现这个孩子在早年时被父母安排在奶奶家生活,总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对母爱的缺矢极为敏感。于是,我鼓励这位妈妈在孩子撒娇时,象对待幼儿一样跟孩子说话,象关心幼儿一样关心孩子,当这种感觉重现时,孩子得到了极大满足,并对自己的幼稚感到可笑,从此不再提这样的要求了。生活也更自主,学习也主动了许多。

    都市报7月底有一则报道,一位工友因对看录相时的位置不满,和另一位工友发生口角,于是,将汽油倒在这位工友身上,并点燃,可怜这位工友满身是火,在院子里翻滚,烧伤面积达98%。我们可以把这位受害工友满身是火的“形象”看做是行凶者内心怒火的象征。口角引起的愤怒之火,使行凶者产生了非理性的行动。一件不足挂齿的小事,竟引起当事者如此叵测的内心之火。可以想象,这位纵火者内心严重的认知偏差,继而我们可以深刻理解:合理看待世界、看待自己、看待他人的认知教育是多么重要;对不和理认知的及时调整又是多么迫切。

    一个单位的副科长总与科长的关系不融洽,总结发生的事情,并不突出,可每每都会产生不愉快。咨询中得知这位副科长当年在竟聘时,因为学历的原因没得到科长的位子,心里一直闷闷不乐。随着咨询的深入,副科长提及自己买了家庭轿车,是最新款的波罗,比单位里的桑塔那2000还气派,说着无心,听着有意,把两部车联想到一起,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我的车比单位的车还好,科长是部门的主管,其意在于我比科长更优秀。通过进一步咨询,这位副科长了解了自己内心的不满迁怒于科长,一直在心里与科长较劲的心态,致使些鸡毛蒜皮的事就产生矛盾的情况,都来自于内心的这个“不服输”情节。副科长自己领悟了,慢慢地改善了与科长的关系,因为同事团结、工作突出,科长调到另一部门了,副科长也转正了。
 
 

欢迎加入“飞扬同城博友图书馆”(点击进入)
专业心理咨询的几个注意事项(详情点击)

 
本博客除特殊注明外均为原创,如有使用,敬请告知。
咨询QQ344194495    心理热线0319-3300551
咨询邮箱
feiyangxinli@tom.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