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盂兰盆法会的由来及盂兰盆法会仪规--心廉法师摘录

(2010-08-23 17:30:48)
标签:

盂兰盆法会

由来

仪规

心廉法师

万寿古寺

文化

分类: 我喜欢的
盂兰盆法会的由来、盂兰盆法会仪规

 盂兰盆法会的由来及盂兰盆法会仪规--心廉法师摘录
龙门万寿古寺盂兰盆法会现场之一
盂兰盆法会的由来及盂兰盆法会仪规--心廉法师摘录
龙门万寿古寺盂兰盆法会现场之2
盂兰盆法会的由来及盂兰盆法会仪规--心廉法师摘录
龙门万寿古寺盂兰盆法会供僧现场
盂兰盆法会的由来及盂兰盆法会仪规--心廉法师摘录
龙门万寿古寺盂兰盆法会供台
盂兰盆法会的由来及盂兰盆法会仪规--心廉法师摘录
龙门万寿古寺盂兰盆

盂兰盆法会的由来及盂兰盆法会仪规--心廉法师摘录
广东龙门县高街1号万寿古寺每年都举办盂兰盆法会
盂兰盆法会的由来

 

 

 

 

 

《佛说盂兰盆经》收录于大正藏目录第685号,是佛教里的一部“孝经”,也可以说是一部“报恩经”。这部经经文不长,但是经文中告诉我们佛教中的孝不是一般的孝,它是一种大孝,父母对子女有恩,有恩就要报。究竟怎样报恩?在这部经里就告诉了我们。

 

“盂兰”是梵语,译作汉语为“救倒悬”。因为三恶道的痛苦实在无法解说,只好借“倒悬”来作比喻。“盆”是指“饮食的器具”,一切碗钵都叫“盆”,也就是我们吃饭用的食具。“经”是通题,“经”就是径、路径、法的意思。但是只用盆具是不能“救倒悬”的,要通过一种怎样的路径来“救倒悬”?这是一种什么方法呢?答案就在《佛说盂兰盆经》里。就是要用盛满甘美食品的盆具来供养三宝才可以救倒悬。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出家僧众从四月十五至七月十五经过三个月的“结夏安居”严守戒律、精进修持;经过“自恣”后,按律当众忏悔后即得清净。佛见到弟子们如此精进很是欢喜,故七月十五也称作:“僧自恣日”和“佛欢喜日”。所以在七月十五这天用盆盛满百味五果种种饮食,以此供养佛、法、僧三宝,仗三宝功德之力,仗众僧威神力量的方法才可以“救倒悬”。


 

有人说:出家就不尽孝道了。这是不对的,在《佛说盂兰盆经》中讲到佛的弟子大目犍连获得神通后,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求佛指点开示,佛陀慈悲为怀,为解倒悬,教授目犍连於七月十五日用盂兰盆盛满世间百味甘美食品供佛济僧以救拔堕落饿鬼道的生母。


 

盂兰盆会此法不但可以救现世父母,还能救七世父母。凡是佛弟子修孝顺的,“应念念中常忆父母,乃至七世父母”,至此开创了盂兰盆法会。从此每年七月十五日,十方大德僧众及在家居士都会用各种盆具盛满世间百味甘美食品及医药、卧具供佛济僧,共同持咒、祈愿,超度世人的现世父母、过去七世父母脱离三恶道的苦难。

 

 

 

 

 

 

 

谨录【 盂兰盆供仪规】报答父母,供养大家:

盂兰盆供仪规

南无盂兰会上佛菩萨(三遍)

佛说盂兰盆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大目犍连始得六通,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即以道眼,观视世间。见其亡母,生饿鬼中,不见饮食,皮骨连立。目连悲哀,即以钵盛饭,往饷其母。母得钵饭,便以左手障钵,右手搏食。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目连大叫,悲号涕泣,驰还白佛,具陈如此。
佛言:汝母罪根深结,非汝一人力所奈何。汝虽孝顺,声动天地、天神地祗、邪魔外道道士、四天王神,亦不能奈何。当须十方众僧威神之力,乃得解脱。吾今当说救济之法,令一切难,皆离忧苦。
佛告目连:十方众僧,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时,当为七世父母,及现在父母,厄难中者,具饭百味五果,汲灌盆器,香油锭烛,床敷卧具,尽世甘美,以著盆中,供养十方大德众僧。当此之日,一切圣众,或在山间禅定,或得四道果,或在树下经行,或六通自在,教化声闻缘觉,或十地菩萨大人,权现比丘,在大众中,皆同一心,受钵和罗饭,具清净戒。圣众之道,其德汪洋。其有供养此等自恣僧者,现世父母、六亲眷属,得出三涂之苦,应时解脱,衣食自然。若父母现在者,福乐百年;若七世父母生天,自在化生,入天华光。
时,佛敕十方众僧,皆先为施主家咒愿,愿七世父母,行禅定意,然后受食。初受食时,先安在佛前,塔寺中佛前,众僧咒愿竟,便自受食。时目连比丘,及大菩萨众,皆大欢喜。目连悲啼泣声,释然除灭。时目连母,即于是日,得脱一劫饿鬼之苦。
目连复白佛言:弟子所生母,得蒙三宝功德之力、众僧威神之力故。若未来世,一切佛弟子,亦应奉盂兰盆,救度现在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可为尔不?佛言:大善!快问。我正欲说,汝今复问。善男子,若比丘、比丘尼、国王太子、大臣宰相、三公百官、万民庶人、行慈孝者,皆应先为所生现在父母、过去七世父母。于七月十五日,佛欢喜日,僧自恣日,以百味饭食,安盂兰盆中,施十方自恣僧。愿使现在父母,寿命百年无病,无一切苦恼之患,乃至七世父母,离饿鬼苦,生人天中,福乐无极。是佛弟子修孝顺者,应念念中,常忆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忆所生父母,为作盂兰盆,施佛及僧,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若一切佛弟子,应当奉持是法。时目连比丘、四辈弟子,欢喜奉行。

 

 

 

 

【报父母恩咒】南无密利多 哆婆夜 梭哈(二十一遍)

【赞】

神通尊者,满钵呈亲。食才入口火炎身,号泣莫能伸。圣教敷陈,享荐伏慈尊。
盂兰会启,普度门开。恭迎三宝降临来,一一坐花台。唯愿慈哀,受我妙香斋。

南无斋供养菩萨摩诃萨。(三遍)
南无常住十方佛。南无常住十方法。南无常住十方僧 。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药师琉璃光佛。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南无过去觉花定自在王佛。南无清净莲华目佛。南无多宝如来。南无宝胜如来。南无妙色身如来。南无广博身如来。南无离怖畏如来。南无甘露王如来。南无阿弥陀如来。南无世间广大威德自在光明如来。南无佛说盂兰盆经。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南无护法诸天菩萨。南无伽蓝圣众菩萨。南无历代祖师菩萨。南无兰盆会上佛菩萨。南无古往自恣缘觉声闻僧。南无大孝目犍连尊者。南无三界圣凡幽显尊神。(三遍)
南无萨缚怛他哦哆。缚噜枳帝。唵。三跋啰三跋啰吽 (二十一遍)
南无苏噜婆耶。怛他哦哆耶。怛侄他。唵。苏噜苏噜。钵啰苏噜钵啰苏噜。娑婆诃。(七遍)
此食色香味。上供十方佛。中供诸圣贤。下及六道品。等施无差别。随愿皆饱满。令今施者得。无量波罗密。三德六味。供佛及僧。法界有情。普同供养。(一遍)
唵。哦哦曩。三婆缚。袜日啰斛。(三遍)
五果百味,香色清新。自恣会上献能仁,愿亲出沉沦。普济幽冥,沙界布阳春。
南无普供养菩萨摩诃萨。(三遍)
以此兰盆供善根,报答父母劬劳恩。存者福乐寿无疆,亡者离苦得超升。
四生九有诸含识,八难三途苦众生。各各悔过洗瑕疵,尽蒙慈济出沉沦。

 

 

【 佛说孝子经 】
佛问诸沙门。亲之生子。怀之十月。身为重病。临生之日母危父怖。其情难言。既生之后推燥卧湿。精诚之至血化为乳。摩拭澡浴。衣食教诏。礼赂师友。奉贡君长。子颜和悦亲亦欣豫。子设惨戚亲心焦枯。出门爱念入则存之。心怀惕惕惧其不善。亲恩若此何以报之。诸沙门对曰。唯当尽礼慈心供养以赛亲恩。世尊又曰。子之养亲。甘露百味以恣其口。天乐众音以娱其耳。名衣上服光耀其身。两肩荷负周流四海。讫子年命以赛养恩。可谓孝乎。诸沙门曰。惟孝之大莫尚乎兹。
世尊告曰。未为孝矣。若亲顽闇不奉三尊。凶虐残戾。滥窃非理。婬劮外色。伪辞非道。酖愐荒乱。违背正真凶嬖[薛/女]若斯。子当极谏以启悟之。若犹瞢瞢未悟。即为义化当。牵譬引类示王者之牢狱。诸囚之刑戮曰。斯为不轨。身被众毒。自招殒命。命终神去系于太山。汤火万毒独呼无救。由彼履恶遭斯重殃矣。设复未移。吟泣啼嗷绝不饮食。亲虽不明。必以恩爱之痛惧子死矣。犹当强忍伏心崇道。若亲迁志奉佛五戒。仁恻不杀。清让不盗。贞洁不婬。守信不欺。孝顺不醉者。宗门之内。即亲慈子孝。夫正妇贞。九族和睦仆使顺从。润泽远被含血受恩。十方诸佛天龙鬼神。有道之君。忠平之臣。黎庶万姓无不敬爱。佑而安之。数有颠倒之政。佞嬖之辅。凶儿妖妇。千邪万怪。无如已何。于是二亲处世常安。寿终魂灵往生天上。诸佛共会得闻法言。获道度世长与苦别。
佛告诸沙门。覩世无孝,唯斯为孝耳。能令亲去恶为善。奉持五戒。执三自归。朝奉而暮终者。恩重于亲乳哺之养无量之惠。若不能以三尊之至化其亲者。虽为孝养犹为不孝。无以嬖[薜/女]妻远贤不亲。女情多欲好色无倦。违孝杀亲。国政荒乱。万民流亡。本志惠施。礼式自捡。软心祟仁。烝烝进德。潜意寂寞。学志叡达。名动诸天。明齐贤者。自秽妻聚。惑志女色。荒迷于欲。妖蛊姿态其变万端。薄智之夫。浅见之士。覩其如此。不
觉微渐遂回志没身。从彼魃魅邪巧之乱。或危亲杀君。吝色情荡。忿嫉怠慢。散心盲冥。等行鸟兽。自古世来无不由之杀身灭宗。是以沙门独而不双。清洁其志以道是务。奉斯明戒。为君即保四海。为臣即忠。以仁养民。即父法明子孝慈。夫信妇贞。优婆塞优婆夷执行如是。世世逢佛见法得道。 佛说如是。弟子欢喜。

 

 

 

怎样如理如法上供盂兰盆
七月十五日乃佛欢喜日,又名僧自恣日、盂兰盆节、报父母恩节,念佛诵经供斋放生,利益百倍。但世俗说是“鬼节”,因为鬼神有神通,知道今天有很多圣僧出世,诸佛欢喜,点滴善事即可得度,所以纷纷出笼。有些地区的盂兰盆供也变成了施鬼神食。怎样如理如法上供盂兰盆?后学不揣浅见,谈几点愚见,请大德指正。
1.经中说:“是佛弟子,修孝顺者,应念念中,常忆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忆所生父母,为作盂兰盆,施佛及僧,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 故知盂兰盆乃于佛欢喜日,供养三宝,目的是借三宝之力,以报现生父母之恩,救拔七世父母之罪。并非施鬼神食,切勿搞错。
顺便将《佛说盂兰盆经》的体相用也略说一下:本经以大悲心为体,以孝顺报恩为宗,以人天乘为教相,以令十方三世一切父母离苦得乐为大乘之力用。
2.为什么要在欢喜日上供三宝
按佛教传统,僧人于农历四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三月结夏安居,用功精进,克期取证,多有证道成果者,
成为人天大福田。故此日可论为人们最胜的植福消灾日,用百味等供养三宝,藉其福力,及自己的孝力,可令在生父母康乐百年,七世父母离苦得乐。
《圆觉经》云:“善男子!一切众生,若佛住世,若佛灭后,若法末时。有诸众生,具大乘性,信佛秘密大圆觉心,欲修行者。若在伽蓝安处徒众,有缘事故,随分思察,如我已说。若复无有他事因缘,即建道场,当立期限。若立长期,百二十日。中期百日。下期八十日,安置净居。若佛现在,当正思惟。若佛灭后,施设形像,心存目想,生正忆念,还同如来常住之日。悬诸旛华,经三七日,稽首十方诸佛名字,求哀忏悔。遇善境界,得心轻安。过三七日,一向摄念。若经夏首三月安居,当为清净菩萨止住,心离声闻,不假徒众。至安居日,即于佛前作如是言:‘我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某甲,踞菩萨乘,修寂灭行,同入清净实相住持。以大圆觉为我伽蓝,身心安居平等性智,涅槃自性无系属故。今我敬请,不依声闻,当与十方如来,及大菩萨,三月安居,为修菩萨无上妙觉大因缘故,不系徒众。’善男子!此名菩萨示现安居。过三期日,随往无碍。”
3.当念三宝恩
大目犍连始得六通,欲度父母,亦不能为之,当须十方众僧威神之力,乃得解脱。可知惟有三宝,方能彻底究竟救度一切众生之苦难,为最大福田。当须念诵《随念三宝经》,一心归依三宝。
4.报答父母恩
《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孝子经》、《地藏经》为佛门孝经,本应天天念诵。至
少欢喜日这天要多念几遍。不知恩何以报恩?知恩而不思图报恩,又何以真报恩?!
孝养父母之方:
养父母之身--衣食供养。
养父母之心性--恭敬顺承,想父母之所想,急父母之所急,安父母之所安,常使 父母身心豫悦,无复忧患。
养父母之志--为人子者,不失人本,积功累德,利世济人,更要立志于道,断恶修善,破迷开悟,转凡成圣,以不辱父母,且扬父母之志。
养父母之道--真正的大孝纯孝,乃是劝父母归依三宝,念佛求生净土。为人父母者,福大莫大于儿女学佛修道者。人世福报均有漏有限,往生极乐,则永拔生死之本,无复苦恼之患,快乐无极。
5.念一切众生为自己累劫父母
我们当以此经为缘起,发大菩提心,为报一切众生父母之恩,愿众生皆离苦,愿众生皆得乐,行普贤愿,修菩萨道,勇猛精进,早成佛道,普度众生。因此爱敬存心,慈心于物,尤要戒杀吃素放生,视一切众生为自己累劫父母。至少欢喜日要放生吃斋戒杀,否则流于形式,不以身口意三供养,了不得力。
南无十方常住三宝!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
南无启教大目犍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