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佛教对和谐的最要

(2006-11-18 20:05:58)

佛教与社会和谐

龙门县万寿古寺  廖建平

图片资料http://photo.163.com/photos/xinlianfashi/73665785/

佛教的主张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佛教的宗旨是“破谜开悟,离苦得乐”。佛教徒通过修行(“坐禅”或“念佛”等),达到清心静虑之境界,从而有能力辨别真、妄、邪、正、是、非,乃至善、恶、利、害。并帮助人们建立理智、大觉、奋发、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观。最终实现人生的幸福快乐、家庭美满、社会和谐、国家富强、世界大同。因此被历代帝王推崇用于治国安邦,用佛教精神感召世民,使社会安定繁荣。

儒家思想在促进社会和谐也起到了功不可未的作用。传统儒家思想倡导“百行孝为先”,但佛教也重人伦,崇道德。佛说:“善之极莫大于孝,恶之极莫大于不孝!”儒家提但是人人平等,佛教倡导众生平等。《大集经》中记载了释迦牟尼佛在因地中修行时曾在无数世界,一切众生中受身,一切众生都曾做过他父母,他也做过一切众生的父母,把众生当做父母看待。是故他努力修行,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生生世世不断帮助众生,成佛后尽未来际,仍不断帮助众生脱离轮回之苦,永不受疲厌。让众生达到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的精神境界。

佛教是主张入世的,特别是大乘佛教,特别强调深入世俗生活,投入两个文明生活中。每天回向社会,回向众生,利用佛法净化人生,净化社会(利乐有情、庄严国土)。现代许多高僧大德都提倡将信仰融入生活,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太虚大师、赵朴老等极力倡导人间佛教,反对脱离现实,逃避生活,躲到深山里去隐行。净慧老和尚也在致力地把“关怀人生、觉悟人生、奉献人生”的生活禅推向社会。在生活中勤修“戒、定、慧”三学和菩萨六度四摄,尽职尽责,奉献力量。以佛法的智慧指导生活,净化自心,消解生活中的烦恼,使人生活得到幸福、自在、洒脱、安详、有意义、有价值。从而改造生活,超越生活,圆满生活,将生活佛法化,变众生痴迷、污染、沦堕的生活为正觉、清净、向上的生活。

佛教好比净化剂,投入社会,必然能净化人心,净化社会,社会必将和谐繁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