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苏东坡偕佛印禅师同去一寺,见一观音圣像,手持念珠。
苏东坡问:“观世音菩薩怎么也手拿念珠?他在念谁呢?”
佛印答:“他在念观世音菩萨。”
“他自己不就是观世音菩菩萨吗?为什么还会念自己呢?”苏东坡大惑不解。
佛印說:“求人不如求己嘛!”
【佛性无差】
慧能3岁丧父,自幼未曾读书识字,以卖柴为生。24岁时,有一人读诵《金刚经》,颇有领悟。当这个出身寒微的岭南打柴人决定千里迢迢去湖北投拜弘忍为师。刚一见到弘忍,
弘忍劈头就问:“
你是哪里人啊?你到这深山老林来礼拜我,是想求什么东西呢?”
慧能答道:“学生我住在岭南,是新州的一个打柴人,今天我不远万里来礼拜您,不为别的事,只求作佛。”
弘忍听罢斥责道:“你是岭南人,又是打柴的,怎么能够作佛啊?!”
慧能回答道:“人有南北之分,佛性又没有南北之分,打柴人虽然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呢?”
【磨砖作境】
马祖道一整天坐在传法院里打坐,怀让知道他是个根器甚利之人,便前去化导他,问道:“大德坐禅图的是什么呢?”
马祖道一回答:“图作佛。”
怀让听后,什么也不说,就取来一块砖,在马祖的面前磨了起来。起初,马祖并不以为意,只顾打坐,可是时间久了,觉得纳闷,便问道:“你磨砖干什么呢?”
怀让答道:“作镜子。”
马祖一听,心想:这不是疯了吗?于是笑道:“砖怎么能磨成镜子?”
怀让反问道:“既然磨砖不能作镜,那么坐禅又怎能成佛呢?”
马祖顿开心智,即从蒲团上站起来,向怀让请教:“怎么做才行呢?”
怀让禅师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道:“好比一头牛牵引车子,车子不前进,主人应该打车子还是打牛呢?”
这话把马祖问住了。
怀让见马祖心生疑惑,便说:“你是学习坐禅,还是学习坐佛?如果学的是禅,禅并不是坐卧能学的;如果是学坐佛,佛也不是固守定相就能‘坐’到的。禅定是一种法门,是一种‘无住’法,不应该有所取舍,有所执著。像你这样坐佛,就是杀佛,若执著于坐相,就不能通达真实的妙理。”
马祖听后,茅塞顿开,恰如醍醐灌顶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