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吹牛打沙

(2011-04-27 16:12:34)
标签:

杂谈

吹牛打沙。哈哈,我觉得这个题目有点像京剧的《打渔杀家》。

 

昨天写了一篇文章《你到底应该打出多少杆》,本意是说道说道那些在球场上打坏了球经常抱怨的,或吹牛自己应该打的很好的。

 

今天看了看朋友的留言,觉得自己立意不对,心地不纯。

 

本来人家打坏了,抱怨一下还不能抱怨了啊?

 

况且人家抱怨的是自己,我写文却抱怨的是人家。这样看来,不是人家境界低,反而是自己境界低了。

 

另外,人家吹牛也没有碍着你啥事啊,况且我自己天天吹牛。看着人家牛逼打伞不舒服,那是因为你无伞可打而已。

 

曾有对话被流传:“老吴,你不吹牛能死啊。”答:“不能死,但是很不舒服。”

 

现在朋友听到看到我吹牛,不会再问“能不能死”的问题了,干脆直接说:“老吴不吹牛不能死,但是他不舒服。”

 

我一定警告自己记住一句话:“吹自己的牛,但是,不能让别人无牛可吹。”

 

接下来,是我自己的吹牛时间。

 

今天是在翡翠湖陪老婆打球,本来想让老婆三十杆打小费的,老婆说可以。打完之后,老婆说她没有记杆,球童也没有记。

 

今天打了90杆,一个ob,一个下水,一个上了球车道中央,这三个球都是原地打的,车道上的那一杆,打的不错,60°轻敲,上了果岭。有生以来打过两次车道球,一次是被迫打的,这次是主动打的,看来,这事并不可怕。

 

我结账的时候,正好有两个不认识的哥们儿也在结账,一个说今天推了四十几推,一个说翡翠湖的果岭起伏大,推杆难。

 

正好我因为要掏钱包的缘故,成绩卡摆放在一边。一个哥们问我:“推了多少下?”我说30推。他们有些惊讶。

 

难得的吹牛机会咋能就此放过,我说,我最近十场在翡翠湖的推杆都是在30推左右,最差的一次是33推。

 

虽然是吹牛,但事实的确是这样啊。

 

今天有一个情节,不能不吹:第一洞,我下水后标ON,老婆也是标ON(我给老婆设定的,四杆洞四ON就是标ON),两个球相差无几,距离洞杯3码左右,都是下坡位置,两个球童分别帮助我们摆好了线。我看了看老婆的球,我帮助她把球线方向向右移动了两个洞的样子,告诉老婆,轻轻碰一下球就可以。老婆碰了一下,还是碰大了,球从洞杯右侧滚出,但是停在了洞杯之下一码的位置。我有些不甘心,把球拿回来,仍然按原线摆放,让杆头似有似无的触了一下球,小球一个弧线,进了洞。我明显看到,两个球童用眼睛夸张地交流了一下。此后,我的球童再没有帮我看过线,除非我问她。补充一下,我自己的没有推进,死在了医院门口。

 

我今天又一次创造了全场无三推的记录。六个一推,其中三个是从果岭沙坑切出来的。这三个一推,我应该感谢北湖九号练习场的果岭沙坑。

 

其中一个是在第五洞那个188码的三杆洞。这一洞打的很有面子。发球的时候,正好有一个一人组的过来,一起开球,我们同时打入了靠果岭中后部右侧的沙坑,两个球位置相差一码。球位距离红旗14码,他加三,我收了一个par,老婆收了她人生第一个bird。

 

在北湖练习场泡果岭的时候,我一半以上的时间是打沙坑。

 

练习场果岭时,只提供30个球,打出之后,你可以循环捡回,如果果岭上有球,你愿意捡回多少都可以。

 

为了避免捡球的工序,我每次都是先将30个球从沙坑外统统切进沙坑,然后从沙坑一个一个切上果岭,从果岭上捡回远远超过30个球,再一个一个切到沙坑,从沙坑反切到远离果岭的沙坑后,再从沙坑后越过沙坑切上果岭。

 

 

我发现我这样练习有许多好处:一个是捡球次数少,节省时间(果岭是计时的);二是从沙坑里反切出来,和直接切上果岭,两方向的坡度和距离完全不一样,我可以练习高打低打,远打和近打;最后切从沙坑越过的球,这个球如果在球场,因为中间需要越过沙坑的缘故,会有些心理障碍,不是切短小了进了沙坑,就是切大了出了果岭,多练习这个有利于排除这方面的心理障碍。

 

附带说一下,练习沙坑的时候,我一定要踩下去几个,然后扣压杆面,给挖出来。

 

今天在第五洞,临时并组的那哥们儿,第一杆没有从沙坑里打出,反而将球打进了沙坑壁。这哥儿挺逗,用手将球掏出,扔回沙坑再打。他的球童看来和他很熟,提醒他,您不能这样,说好认真记杆的。那哥儿笑笑,然后又把球塞了回去,还小心的给上面盖上了一层砂。完了,他说他不知道咋打,问我。大概是看到我把球从沙坑切到距离洞口不到两码的位置,误以为我是高手了吧。

 

哈哈,终于有了为人师的机会,我让他紧扣杆面,对准球的底裤,全力去凿。他打出来了,虽然没有直接上果岭。

 

本来吗,练习沙坑,不过是乐趣,享受杆头穿越细沙的柔和的声音,享受小球随着包裹的细沙飞扬,在果岭上滑动、停止。真的到了球场,哪里有那么多的果岭沙坑需要打啊。

 

突然有一天,我明白一个道理,我练沙并不是为了打沙,而是不怕沙,这样我在攻果岭的一杆,我没有必要千方百计避开沙坑,我有了更大的余地,和宽阔的空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