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和自由--父母能给宝宝最重要的东西
(2010-01-20 12:26:33)
标签:
宝宝爱和自由孙瑞雪蒙台梭利育儿 |
分类: 宝宝成长日记 |
下面摘抄一些有感触的话:
----“我们要做孩子精神上的仆人而不是主人。迫不及待地想让儿童获得知识的想法桎梏了我们,并使我们产生了偏见,还有一大堆被称为知识的垃圾,这些都破坏了一个具有生命和人格魅力的人的发展。”
----“我们总是把掌握某种技能作为智力发展的标准。实际上技能不重要。六岁以前儿童根本就不用学习任何一门技能,他所要学的是掌握技能的智力。”
----“很多人认为儿童不断用手往口里放东西这个行为是没有意义的,或是不知饥饱的表现。…………他会不断地把手往嘴里放。这种不断的动作产生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反复进行就能产生一种经验,这种经验就产生了智力。皮亚杰(让-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1896~1980年)称之为“智力的萌芽”。
----”儿童始于一无所有,并独自向前发展,这就是“儿童的理性”(蒙特梭利语),敏感期就是围绕着它转的。儿童的整个生命发展依据他自己进行。很多父母都说,我要教这个孩子,要把这个孩子教出来……好像儿童的整个智力发展依据这个成人。如果这个成人不在了,他就会成为白痴,大多数成人都是这么认为的。蒙特梭利说,我们成人最喜欢做的一件事情是把自己扮演成上帝,尤其当儿童在做些不对的事情时,成人会急切地想给他改正,急切地想告诉他这不对,应该怎么样。实际上,儿童是依据内在的理性独自发展的,这种理性的过程是自然的和创造性的。蒙特梭利说:“理性提供了最初的动力和能量。各种印象被整理、排列起来服务于理性,儿童吸收他的最初的印象来扶助理性。”这个理性的过程就是一种自发的运动。”
----“这些成人可能就在孩子们身边,正在为“教”孩子而尽力。我们想教给孩子,我们用我们的主见,“强行”让孩子这样那样。我们鼓励孩子,用各种方法暗示孩子、惩罚孩子,这就是在奴役孩子。就算不讲负面的结果,就算只讲正面的,情况又能怎么样呢?儿童处于直接经验时期,所有的经验应该来自于孩子自己。如果儿童在他自己生活的过程中,产生了自己的经验,那他自己就是他自己的主人,但现实是,我们成人认为这个经验好,就强迫孩子接受。大多数的孩子经过这种强制之后,这方面的能力被成人奴役了,他跳不出成人给他设的框框,这就是所谓的“画地为牢”。”
----“有了自由,孩子们就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因为有兴趣,他就会反复做,就变得专注;在长久的专注中,他逐渐感知并把握了事物的规律;把握了事物的规律,他就愿意遵守它,就有了自我控制力。”
----“母爱的真正本质在于关心孩子的成长,这也就意味着关心母亲和孩子的分离。”许多父母可能有一个错觉:母亲越爱孩子,孩子就越依恋他。不是的,我的理解是,越爱孩子的父母,孩子也就越不依恋父母。因为很多经验告诉他,他母亲是爱他的。这个经验也同时告诉他,父母只是暂时离开,那种持久的爱的行为使孩子自己得出,不管父母到哪里,爱是稳定不变的。所以在陌生的环境中,这种孩子更容易产生安全感,适应环境更快,更容易得出自己的经验,而不是别人教给的。原因是他已经建立了安全感。”
----“人们普遍同意,应该尽量给孩子一些爱,让他充分享受到这些爱,这对他一生都是有影响。说起来容易,真正做到就不容易了。事情总是这样,原则的东西、抽象的东西容易,生活的事情、具体的事情做起来就不容易。甚至应该说我们平时给孩子的时间都不多。因为我们很忙,时间总是不够,各种事情都排在孩子前面。没有跟孩子在一起,没有跟孩子在一起读书、交流,没有跟孩子一起工作、去欣赏孩子需要欣赏的东西,去倾听孩子的心声和感受。当孩子和我们在一起时,我们又可能在很大程度上不能理解孩子。理解孩子,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必须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尤其要了解孩子的发展状态。”
----“儿童的内心世界是很大的,儿童的内心世界比天还要广阔。只要我们潜心地去爱儿童,只要付出爱,儿童都会变得非常美好。只要爱儿童,我们就会给儿童自由。有了爱和自由,儿童就具备了基本成长的条件。有一天,自由和爱就会在漫长的童年时代过去后,成为一个人身上最美、最崇高、最具人格魅力的品质。”
---“儿童将依靠自己的内在精神发展自己。当我们今天依然认为,以发展孩子智力、掌握知识为首要任务时,本世纪初,人们已经提出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差别在于,现代教育的目的是发展生命,极大的发展人性和开发人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