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东言东语
东言东语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929
  • 关注人气:7,06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国崛起启示三:教育的力量

(2006-11-30 10:38:33)
分类: 时评
通篇的看完《大国崛起》,虽然不能说它指出了国家发展和强大的钥匙,但是从其他国家的发展之路确实能一窥端倪,让人细细品味到什么能促进国家的崛起。
 
首先给我强烈冲击的是德国,德国在18世纪末期和19世纪早期并非欧洲强国,可以说甚至连一个国家都称不上,然而到了19世纪末,已经跃为欧洲第一强国,短短百年之间竟然有如此大的变化。对于德国来说,其政治方面并不是值得称赞的,带有强烈的国家主导意识,但这也确确是后发国家似乎不得不走的路,比如日本。姑且不去评价其政治问题,但百年之间德国不但在经济上成就显著,其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同样引人注目,爱因斯坦等一大批超一流科学家在德国集中出现不是偶然,正是源于德国的普遍教育。到1810年,德国的入学率已经到惊人的97.5%,在国家并不富有的情况下,已经实现对每一个孩子免费进行教育,而且是强制免费进行教育,如果不上学反倒会被罚款。而且教育非常的自主,不受政府的影响和控制,在这样的氛围下,大批的科学巨匠和文化巨人出现就不足为奇了。
 
日本也是一个注重教育的典型,为亚洲后发国家提供了典范。在1860年时日本还是和当时中国一样的一个落后封闭的国家,到了1890年代,日本的小学普及率已经非常高,明治维新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为日本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战后日本几乎是废墟,但是在和平环境下,这批普遍受教育的人很快就是国家重建恢复。
 
再来看看我们现在,虽然实行了9年义务教育,但是读不起书而失学的情况比比皆是,最为令人汗颜的是在无数城市巨资广建所谓形象工程时,很多的孩子还需要靠民间捐款读书。21世纪所谓GDP排世界前列的国家,教育情况甚至可能不能与200年前的19世纪初的德国相比,这对于我们注重文化的有着几千年文明的大国来讲无疑是讽刺。
 
再者,很多专家经常在评论或者探讨中国为什么出不了诺贝尔奖获得者,我想接受过国内教育的人心里都有谱,再看看德国的教育,看看日本的教育,再想想蔡元培先生当年的期盼,不免痛心。
 
几千年来,教育无法独立,教育为政,这样的传统我们该彻底的丢弃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