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古調新彈
古調新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573
  • 关注人气:28,93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泰戈尔访问中国

(2010-04-12 11:32:59)
标签:

古调新弹

历史回眸

泰戈尔

翻译家

张炽恒

杂谈

分类: 海道掠影(调文录)

http://s14/middle/4b1f8314h8401cb16055d&690&690

◎历史上的今天:泰戈尔访问中国(1924年4月12日)


    印度诗人、亚洲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金获得者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于1924年4月12日访问中国抵达上海,次日在慕尔鸣路32号应上海各学术团体邀请发表演说,后访问杭州、南京、济南、北京、太原、武汉等地,并发表演说,于4月30日乘船离开中国前往日本。由于讲学社、新月社主要成员在出面欢迎时把泰戈尔捧为活神仙,并借此鼓吹东方精神文明,遭到许多进步人士的反对。鲁迅因此发表了《骂杀与捧杀》(《花边文学》)一文,批
评林长民、徐志摩等人,说“如果我们的诗人诸公不将他制成一个活神仙,青年们对于他是不至于如此隔膜的。现在可是老大的晦气”。
信息来源:中华农历网
http://www.nongli.com/today/todayxx-1046.htm

下为1924年4月12日至5月20日来华访问期间在北京的资料照片。

回顾历史——泰戈尔访问中国 [引用 2006-04-11 20:54:07]在历史长河中,中印曾有过令人难以忘怀的文化交流。但进入近代以来,这种文化交流几乎是一片空白,最有寻常意义的是1924年泰戈尔的来华访问。

http://s13/middle/4b1f8314h8401cb5fb62c&690&690

然而,在鲜花与荆棘的双重族拥下,这位印度诗哲黯然离去……

 泰戈尔来华第一次演讲中第一句话:“今天是我欢喜的日子,我多多感谢你们把我从遥远的印度请到你们的国家,这真是我难得的福气。”

 泰戈尔离开时,站在同一地方,最后说:

“……我的不幸的命运从我的本土跟着我来到异乡。我的部分并不完全是同情的阳光。

从天际远远的角下不时有怒云咆哮的作响。你们一部分的国人曾经担着忧心,怕我从印度带来提倡精神生活的传染毒症,怕我摇动你们崇拜金钱与物质主义的强悍的信仰。我现在可以吩咐曾经担忧的诸君,我是绝对地不会存心与他们作对;我没有力量来阻碍他们健旺进步的前程,我没有本领可以阻碍你们奔赴贸利的闹市。我可以吩咐他们我并且不曾折服一个怀疑者使他恫悟他的灵魂的实在,我不曾使他信服道德美的价值高于物质的势力。我敢说他们明白了结果以后一定会豁免我的。”
   ◎难得的是与泰戈尔素未谋面的冰心写下了《遥寄印度哲人泰戈尔》:

 泰戈尔!美丽庄严的泰戈尔!当我越过“无限之生”的一条界限——生——的时候,你已经越过了这条界线,为人类放了无限的光明。

只是我竟不知道世界上有你——

 在去年秋风萧索、月明星稀的一个晚上,一本书无意中将你介绍给我,我读完了你的传略和诗文——心中不作别想,只深深地觉得澄澈……凄美。

 你的极端信仰——你的“宇宙和个人的灵中间有一大调和”的信仰;你的存蓄“天然的美感”,发挥“天然的美感”的诗词,都渗入我的脑海中,和我原来的“不能言说”的思想,一缕缕的合成琴弦,奏出飘渺神奇无调无声的音乐。

 泰戈尔!谢谢你以快美的诗情,救治我天赋的悲感;谢谢你以超卓的哲理,慰籍我心灵的寂寞。

 这时我把笔深宵,追写了这篇赞叹感谢的文字,只不过倾吐我的心思,何尝求你知道!

 然而我们既在“梵”中合一了,我也写了,你也看见了。

http://s6/middle/4b1f8314h8401ca5c4ea5&690&690

    ◎1940年徐悲鸿大师在印度时为他画过一幅流传于世的国画肖像。

  1941年,泰戈尔病重,卧床不起时,口授一首诗,其中有这样的句子:

  有一次我去中国

  ……在那里我找到了朋友,

  我就在那里重生。

  它带来了生命的奇妙

  在异乡开着不知名的花朵……

  2007年我画了一幅泰戈尔肖像,请我国印度文学研究会会长黄宝生先生题词。他写道:梁启超曾为泰戈尔起过中文名字“竺震

旦”(意为“中印文化交流的使者”),又说泰戈尔“是印度现代文化巨人、他已成为中国读者最喜爱的世界文豪之一。”徐悲鸿

 

 

 

http://s5/middle/4b1f8314h8401cb4811e4&690&690泰戈尔访问中国
赠梅兰芳①
    认不出你,亲爱的,
     蒙着陌生语言的面容,
    远远地望去,好似
     一座云遮雾绕的秀峰。   
  ①1924年,泰戈尔访问北京,观看了著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主演的京戏《洛神》,赞叹不已。他感到遗憾的是不懂汉语,不能完全领略京剧的艺术真谛。在一次宴会上,泰戈尔应邀在梅兰芳的一柄绔扇上题写了这首诗,说出他对《洛神》的观感。
给 志 摩①
    亲爱的,我羁留旅途,
     光阴枉掷,樱花已凋零。
    喜的是遍野的映山红
     露出你体谅的笑容。   
  ①1924年泰戈尔访华,诗人徐志摩任翻译,尊敬泰戈尔如父亲一般,之后又陪同泰戈尔访问日本。泰戈尔极为器重徐志摩,给他起了个印度名字“苏萨玛”,孟加拉文中意谓雅士。1929年泰戈尔在美国、日本讲学,因政见分歧受到冷遇,心情不太好。回国途中经过上海,住在徐志摩家中,志摩夫妇对他非常热情。这首诗写出了泰戈尔的不同心境。原作手迹现保存在上海博物馆。

 

http://s6/middle/4b1f8314h8401c9aeb585&690&690

泰戈尔访问中国请点击泰戈尔《游思集》第一首(2007-08-02 20:34:37)

http://s4/middle/4b1f8314h8401ca312933&690&690

泰戈尔访问中国《采果集》第83首(2007-06-12 21:03:19)
http://s6/middle/4b1f8314h7399c7746075&690&690

泰戈尔访问中国鹤冲天.致诗人翻译家张炽恒
http://s9/middle/4b1f8314h7399c77c12c8&690&690
泰戈尔访问中国《吉檀伽利》中的几首诗(2007-03-26 17:24:29)
http://s12/middle/4b1f8314h8401ca81b69b&690&690
http://s5/middle/4b1f8314h8401cae59a34&690&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