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名流邻居朋友
(2008-08-04 14:49:07)
标签:
刘立福评书曲艺笔法技巧惊人笔杂谈 |
谈惊人笔
名流邻居朋友,您好:
“惊人笔”是评书重要的表演手法之一,顾名思义就是使观众意想不到的人物或事物的突然出现,这一笔叫“惊人笔”。在使用驳口时,能用上惊人笔,那是演员最得意的。这一笔必须用得恰当,如用不好,后面的书就不好说了,不然不是“过沟”就是“折腰”。原因是在惊人笔的后面必然有个倒插笔,用好了,也可以用暗笔,如果用不好而怕折腰,就得减叙来历,变成补笔。为此在演出时最好是把惊人笔用在临散书的结尾,是比较好的驳口,到转天开书的时候,要简述昨天尾书,然后翻倒插笔,这样可以平铺直叙地由浅入深地进入高潮。根据我个人的经验,在业务角度来说,惊人笔最值钱,制造出矛盾,能够扣住观众走不了。比如行船之中本来是风平浪静,忽然间雷电交加,这就属于惊人笔,出乎观众的意料。下面按照您的要求举几个例子:
《素秋》中遇蟒,赶车在山道中迷路了,先是看见两盏灯,到眼前一行礼,想跟人家打听道儿,一抬头,“哎哟!”驳头就跑,“怎么回事?”“来了蟒了!”这是惊人笔,那两盏灯是蟒眼。
《锦瑟》中,王生要上吊,忽然间“啪!”土山自开。这也是惊人笔。
《云萝公主》中袁大用和小书童夜入乐亭县官家中,猛然间“嗖嗖!”两道彗星,掉院子里了。这都是惊人笔,然后再给两个人“开脸”。
《莲香》中,李氏走后,一连多日不见,桑子明和莲香住在东邻生的屋子里,门外边贴着条“桑子明因病暂回原籍”,同学的都不知道。忽然间这一天外面喊“桑子明,开门哎!有倒锁着门过日子的吗?你这院子里面真热闹,又是狐狸又是鬼儿的!”(这是一个硬驳口,也是一个大的惊人笔,后面再叙述李氏走后的情节。)
《枪毙刘汉臣》中,刘汉臣成亲后,继续唱戏,有一天晚上下戏之后,从新明大戏院的后门出来,阿三紧行一步,把车门拉开,汉臣刚要上汽车,从人群堆里头闯出一个人来,就见这人个头不甚高,披头散发,披着一件青色的夹斗篷,猛然间就抱住了汉臣,大伙一瞧“呦!这是谁呀?”大伙就乱套了,汉臣也吓坏了。“汉臣啊,你好狠的心!”阿三一回头,一眼就认出来的,“哎哟!麻烦唻!”听语音也听出来,就是那个梳大辫子的, 那位金小姐!(这是个大的惊人笔,后面再倒插笔叙述金凤卿的出身,分析妓院里的黑幕,金凤卿怎么来的?)
《义侠传奇》中,刑部升堂问斩马小秃,马小秃要当堂踹镣,脚镣下去了,手镣也开了,一个鲤鱼打挺起来刚要掐脖锁儿的锁链,砸锅一个箭步蹿上来,一下子把小秃给按住了,小秃伸右手给他来了个小取,砸锅俩手不敢松,提身躲小秃的手,一偏脸儿,就在这么会儿工夫,忽然间就听“啪!”从房上就拽下来一摞瓦!(这是个惊人笔,后面再叙述马永泰怎么来的。)
再如:《田七郎》中“打虎”一段,七郎为报恩进山捕虎,已经是第三天了。天朦朦亮,七爷闻见一股腥味,一个鲤鱼打挺起来了,然后说“虎赞”,最后驳口落在“却原来是斑斓猛虎!”(其实这个惊人笔不大,但是突如其来的,观众的期望值大,想要知道七爷怎么打虎,然后再分析虎的习性,怎么来的)
总之,惊人笔在于演员怎么用,根据书的内容制造悬念,还得合情合理。但使完之后必须要把这笔解释开了,所以需要用倒插笔或者补笔,才不显得突兀。惊人笔有大有小,但如果使得灵活了,有很多中处理方法,也可以先不揭开,再顺着往下说,等到合适的地方再翻出来;或者再引到另外一条线上去,最后一起合上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