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徽州毛豆腐

标签:
舌尖上的中国歙县舌尖上的中国舌尖上的美食黄山美食方鑫玉毛豆腐 |
舌尖上的中国----徽州毛豆腐
在广阔无垠的中国富饶土地上,除了大自然赋予的原始食材,老百姓也用自己智慧去发明创造了一些更为新鲜,更富味感的食物。而作为土地的子民和传承者,从土地中选择获取一些宝贵的食物,是农耕者们第一选择。
在安徽的南部,依山傍水的徽州,就藏匿着一种只有此处有的人间美味---毛豆腐。2012年,一部舌尖上的中国让这种徽州人民家家都食用,普通却又独特的美味红火至今。这些附着着细密纯净白毛的稀奇食物,其实本质上还是豆腐。千年前,纯朴聪明的的徽州人民就已经将豆腐赋予了新的活力,民间也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徽州第一怪,豆腐长毛上等菜。而到底有多怪,我们也决定去一探究竟。
追随着去年舌尖上的中国剧组的踪迹,通过各种打听联系,我们找到了剧组驻扎拍摄的地方,方鑫玉家里。(图为拍摄组导演和方鑫玉女儿)
徽州区域做毛豆腐的地方很多,屯溪,休宁等各地众说纷纭,每家都说自己的毛豆腐是最正宗最好吃的,我们想找到最正宗的一家,通过各种比较,最终还是决定去舌尖上的中国拍摄的位于蓝田的方鑫玉家。进了村,随便一打听,朴实的村民们都会指引方向,舌尖上的中国让方鑫玉毛豆腐出名了,村里人人都知道她家。
方鑫玉,就是方阿姨的名字,她把毛豆腐做出了她自己独特的味道,成为了当地的一张名片,方家祖上是做豆腐的。据说:很久以前,由于山区生活比较艰苦,吃不完的豆腐就切成小方块,然后撒上少许盐盐制一下,放在太阳下或是木炭上烘干保存。由于气候比较湿润几天后长出了雪白的绒毛,胆大的人试吃后觉得味道挺鲜美的。由于是豆腐上长毛便取名“毛豆腐”。如果,就是时间稍长些,便会有淡淡的臭味,故当地人有称之“臭豆腐”。从此这道美食便流传下来了。聪明的方鑫玉在长辈的影响下,与生俱来的产生了对毛豆腐的喜爱。
结婚后由于当时生活条件原因,方鑫玉开始接手祖上的豆腐工艺,制作豆腐。细心的方鑫玉根据蓝田独有的山泉水和独特的气候条件,用心研究,做出了其独特口味的毛豆腐。说其独特:一是,方鑫玉对生活的热爱,对自己的毛豆腐给予了类似婴儿般的呵护。二是,独特的秘制酸水配方。三是,方氏方块。以及独有的山泉水和独特的气候条件。才做出了这独具特色的人间美食。再加上方鑫玉的毛豆腐在制作过程中重要环节是纯手工的,所以保证了毛豆腐的品质。其次不添加任何的添加剂或防腐剂,所以是是绿色的。在自然的环境下生长的,所以保证了其原滋原味。再加上一年四季气候的变化,环境的变化毛豆腐的口味也随之变化,所以让人百吃不厌。
豆腐坊是完全敞开的,每个人都可以看到全程的制作工艺,方鑫玉自豪的说,她们家的豆腐就算学会制作工艺,味道也是学不来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细节。
每一块豆腐都要恰到好处的配比,恰到好处的泉水,恰到好处的气候,恰到好处的湿度,以及百分百的用心。而这些恰到好处,却是关键点,一个环节出问题,全部都作废。方阿姨就跟我们说,现在10月份的季节,毛豆腐大概生长期为6天,而如果气候不是很好,达不到毛豆腐的生长需求的时候,那么豆腐就坏掉了,全部就要扔掉。辛苦就白费了。
http://s10/mw690/001ni2pGgy6EpTrkve959&690
因为正好赶上制作毛豆腐,我们都饶有兴致地跟着观看了整个制作过程。
1.
2.
3.
4.
5.
6.
(味道)
方阿姨做毛豆腐已经做了大半辈子了,如今,手艺已经完全的传给了女儿,豆腐坊也完全交给女儿一家人打理,女儿虽然年轻,但是也很朴实可靠,对待豆腐像是对对待珍宝,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做出来的豆腐比方阿姨的味道不相上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方阿姨对于女儿传承到这笔手艺也很欣慰,她不希望自己的手艺就此丢失。
由于毛豆腐是纯手工制作,人员有限,而且制作工艺繁琐复杂,制作时间周期较长,所以每天的产量都是有限的,最多6000块,如果气候不是很好,那么也许一块豆腐都没有,而为了保证品质和味道的正宗,豆腐坊也坚持不做大量生产,只做纯手工制作限量版。所以味道绝对倍棒。
http://s2/mw690/001ni2pGgy6EpUbHJPbb1&690
将平锅中的香油就熬得香气缭绕,毛豆腐放入锅中,只听“丝拉”一声,那毛豆腐的香味也就扑面而来,当你用竹筷子夹起一块放入口中,鲜而不腻,满口香味,你一面品尝,一面与朋友谈古论今,那种惬适,那种快意,真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真是人生的一大快乐,难怪有人说:“日啖小吃毛豆腐,不辞长作徽州人”。如果加上些农家自制的辣酱,那味道,就更让人着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