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it |
http://s15/middle/4b1e529et89c22b556b7e&690但各具特色" TITLE="视频发展模式趋同
尽管很早以前,优酷就对外说明,我们不是UGC,但是这么久了大家仍然习惯性的要拿优酷的模式与HULU模式做对比。前不久和HULU等几家视频同行一起探讨了视频行业的未来,今天终于有时间来整理最近的一些想法和思路,和各位分享一下。
模式
互联网公司的资产其实就是人、用户、服务器,没有其他了,我们不是在产生产品,所以人和文化最重要。谈到模式,我们很容易有个误解,到底是说什么?在讲产品模式、内容模式或是政策模式,还是营销模式呢?其实每一个都不一样。但有一个很重要的,中国视频网站必须学习不同模式的优点,而不是简单的复制某一种模式。
在上次对话中,大家都说到中美国情不一样,从视频网站角度来讲,在产品模式上确实有一些可以跟国外网站借鉴的地方。不要说视频单一领域,无论是门户、电子商务、还是搜索等其他领域,在国内都有很大的变化。如果从更深层次来考虑的话,从运营角度,从很多业务角度,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所以在谈一个模式的时候不要粗线条去形容他,而是深层次去理解这个行业的本质。因为国情不同所以在每个层面的差别 其实是很大的。所以在这一块我们不要简单去copy哪个模式,而是真正去学习每一家公司在产品、内容、运营、业务、政策等等各个方面的一些优点。能够吸取在一起,这样才能积累各自的竞争力。
内容
如果说互联网有两大内容来源的话,简单的分类就是来源于媒体合作以及网络原创,。而这两大块的内容,在国内外都刚好是相反的情况。
在国外,你可以说Hulu是很幸运的,但是媒体合作的大环境上,我觉得中国的环境甚至比美国更好。比如优酷、比如奇艺,我们可以买到热播剧、新片,但在国外却完全不可能。我跟国外同行聊过,他们都说,半年之内根本买不到新影片的版权, HBO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几乎是独家垄断的。所以,如果说Hulu模式就是媒体合作模式,那Hulu模式在国内肯定是有它的发展空间的。
从网友原创角度来讲,在国内恰好是弱势。我80年代到90年代十年的时间都在硅谷,那个时候就有DV已经很普及,家庭录影、原创在国外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而这方面在国内却刚起步。所以一个网站要只是单纯是用户上传或用户自创的内容,这个网站肯定做不大。从公司成立的第一天,优酷就注意到这一点,与电视台合作是我们内容的重要组成。技术的角度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在2006年开始的时候,带宽条件不允许播放长视频,无法承载太影视合作。到07年下半年08年的时候,才开始去集成一些影视库。这是一个技术跟产品发展的衍生的过程。
长远
任何一个行业和公司的发展是需要时间的,多年媒体投资的经验告诉我,媒体行业的特点是高投入、长时间。最开始的时候大家都不理解收入模式这个问题,但是说到底,还是广告和收费。所以无论在互联网什么阶段,规则始终没有变。以门户为例,如果从财报来看,现在的老牌门户基本都是在投入达到10亿人民币的时候才盈利,如此之大的投入,与视频网站的投入规模几乎一样。5年前大家都在说视频行业是烧钱的行业,当然现在也还是一样,但从收入增长情况看,视频的投入产出回报比门户还要快。
无论是Hulu模式还是YouTube模式,我想,都不应该轻易下定论。从长远角度来讲,视频网站是一个有发展前景的行业,这个大家都认可,会发觉像图文网站一样,有不同模式都会成功的,我觉得视频网站和图文网站最起码应该是同一水平,甚至是更广阔的市场之下,所以,如何会认为只有一种模式可行?
我觉得,简单地谈模式,不如说中国在媒体环境的本质之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作为中国的视频网站要做什么?中国视频网站必须要发展自己的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