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米芾书画艺术及其启示

(2014-07-18 18:28:34)
标签:

米芾

书法

书画

米氏

文化艺术

分类: 魅力襄阳
米芾行书《珊瑚帖》,又名《珊瑚笔架图》。
米芾《紫金研帖》。
米芾《非才当剧帖》。
米芾《陈揽帖》。
 
 

  李觉辉

  一、继承传统与大胆创新相结合是米芾书画艺术实践的写照

  米芾是中国艺术史上在书、画领域均有开流创派之举的一代宗师。作为北宋书法“四大家”之一,米芾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其书法既驰骋诸家、功力深厚,又率性自然、大胆创新,形成了直抒胸臆、畅快淋漓的米氏风格。米芾书法在呈现宋代书法“尚意”共性的同时,其不拘成法、超妙绝伦的个性风格尤其显著!

  米芾的书法艺术为何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呢?纵观米芾漫长的研习书法之路就不难得出答案:一是学习前人,继承传统,即“集古字”阶段;二是摆脱诸家影响,如禅顿悟,自成一家。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是学习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必由之路,米芾也不例外。在北宋“偃武修文”、以文治国的国策影响下,米芾自幼就开始习文学书,不拘一家,广泛涉猎:“余初学颜,七八岁也,字至大,一副写简不成。后见柳而慕紧结,乃学柳《金刚经》。久之,知出于欧,乃学欧。久之,如印版排算。乃慕褚而学最久。又慕段季展转折肥美,八面皆全。久之,觉段全绎《兰亭》,遂并看法帖,入魏晋平淡,弃钟左而师师宜官《刘宽碑》是也。篆便爱《诅楚》、《石鼓文》。又悟竹简以竹聿(笔)行漆,而鼎铭妙古,先焉。其书壁以沈传师为主。小字大不取也,大不取也。”由米芾自述可知,他的书法历程是从颜真卿的大字楷体上手的,顺藤摸瓜,博采众家,择善而从,而且收藏、临帖、鉴赏相伴终生,打下了深厚的书法功底。他在《海岳名言》中这样激励自己:“智永砚成臼,乃能成右军。若穿透,始到钟、索也,可永勉之。”并发出“一日不书,便觉思涩,想古人未尝片时废书也”的珍时自警感悟!对书法的执着和虔诚使他不放过任何苦练时机,即使大年初一也奋笔不辍:“元日明窗焚香,……展文皇、大令阅,不及他书。临数本不成,信真者在前,气焰慑人也。”难怪文坛领袖、书法“四大家”之首的东坡先生都颇加赞赏:“元章作书日千纸,平生自苦谁与美。”米芾对于书法并非一味苦练,而是发自内心的钟情使之痴迷:“余无富贵愿,独好古人笔札,每涤一砚、展一轴,不知疾雷之在旁,而味可忘。”米芾还进一步道出了学书的真谛和心得:“学书须得趣,他好俱忘,乃入妙。别为一好萦之,便不工也。”刻苦练习并乐在其中,米芾对喜爱的古帖往往能达到“作古纸临仿,便与真者无辨”的水准。然而米芾的书法成就并非仅停留在“模仿秀”层次,而是在不遗余力地继承前世大家书法精髓的基础上,传达自己的审美情趣,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最终开创了“米氏书风”成为一代大家。到了晚年,米芾的书法可谓“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苏轼语),《宣和书谱》如此评价其书法:“晚年出入规矩,深得意外之旨。自谓善书者只得一面,我独有四面。识者然之。”大胆刷字,道法本心、不断超越,终成大家。

  与米芾的书法成就有目共睹且作品留存尚多相比,他的画作几乎不传于世,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其在开创一代画风上艺术实践及其成就的认识。从他的著述和其他文献中可洞悉米芾习画的情况,他在《画史》中说:“余家收古画最多”,可知米芾在绘画上见多识广。“米元章有嗜古书画之癖,每见他人所藏,临写逼真。”由此可见他不仅喜好绘画,而且临摹水平能达到乱真的功力。米芾的至交蔡肇为他撰写的《故宋礼部员外郎米海岳先生墓志铭》中说:“(米芾)尤善临摹,至能乱真。其画山水人物自成一家。尺缣寸楮,人以为玩。”《宋史·米芾传》也说:“画山水人物,自名一家,尤工临移,至乱真不可变。”从这些文献的表述可知米芾当年在绘画上不同凡响的艺术水准和影响。正如米芾在《自叙帖》中云:“古人书各各不同,若一一相似,则书奴也。”又知米芾对书法创新求变之道的认可,对缺乏个性,拾人牙慧行为的鄙视。书画同源、书画同理,米芾在绘画上也同样不跟流行,不惧权威,对当时北宋画坛风行的以关仝、李成、范宽为代表的北方写实山水画派,对极具写生特征、被誉为“黄家富贵”画风的宫廷花鸟画派都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而对在当时不被看重的以董源、巨然为代表的南方山水画派中所弥漫出的“平淡天真”、“不装巧趣”、“意趣高古”画风则大加赞许。米芾对画坛陈陈相因的现状越是不满,内心求新求变、突出重围的动力也就愈加强烈,他说:“山水古今相师,少有出尘格者,因信笔作之,多烟云掩映,树石不取细意,似便已。……更不做大图,无一笔李成、关仝俗气。”(《画史》)漠视画坛权威、另辟蹊径,开创了以水墨写意传达心中宇宙的山水画之——“米氏云山”,对中国文人写意山水画的兴起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影响深远。

  二、禅宗思想是米芾书画艺术实现超越的精神动因

  书法、绘画是中国土生土长的艺术门类,深受中国文化沃土的滋养而根深叶茂、异彩纷呈,二者是中国文化最生动、最形象、也最易感知的视觉形式。书画是文化的宠儿,而文化的灵魂是哲学,因此哲学思想不仅是艺术思维的起点,也深刻地影响着书画艺术的审美观念及其形式表达。米芾一生精于书画,在书画的鉴赏、评论上也屡有创见,虽然在论书、论画方面极少涉及其哲学倾向,但只要对米芾的宗教信仰、生平阅历、朋友交往、诗文论述等加以考察,就不难发现其中的奥妙。

  到北宋禅宗已几乎与我国本土的老庄、孔孟哲学思想融为一体,又进一步融摄净土法门,真正成为体现中华哲学智慧的本土化宗教,上至帝王将相、士大夫文人,下到平民百姓礼佛参禅之风的盛行。蔡肇在《墓志铭》中写道:“(米芾)少与禅人摩诘游,诘以为得法,其逝不怛,作偈语有伦。”或许是受到世风的熏染,米芾从小就与禅宗结缘,且悟性很好,深得禅师摩诘称赞。“人生幻法中”的米芾到了临终之际竟然效仿高德大僧坐在棺材之中,诵吟《临化偈》。由此可见他一生坚守佛法禅理的深厚修为和大彻大悟之后的从容淡定。

  米芾“以后恩入仕”步入官场,虽有“有志隆宋业”的政治宏愿,有“无心崇党偏”(米芾诗句)的政治操守,终因“举止颉颃,不能与世俯仰,故仕数困躓”(《墓志铭》),混迹官场三十多年却总在底层流落,即使到了晚年被擢升为七品大小的京官——礼部员外郎,也因出身冗浊、举止颠黠而遭弹劾,这对他来说无疑是难以释怀的打击!好在米芾在困顿多舛的仕途中,并没有一味纠结于汲汲功名,而是在不断参禅精修中悟到了禅学真髓,逐渐摆脱了权威、规矩的束缚,获得了在现实中难以寻觅的自信。米芾在与王安石、苏轼这样的大家交往中保持着自信而独立的人格,不卑不亢:“芾自会道,言语不袭古人。年三十为长沙掾史,尽焚毁己前所作。生平不录一篇投王公贵人。遇知己索一二篇则以往。元丰中,至金陵识王介甫,过黄州识苏子瞻,皆不执弟子礼,特敬前辈而已。”可见他无论著文写诗,还是做人交友都践行着知礼守心、不迷信权威的禅家风范。细览米芾在《书史》、《画史》中对古今书画大家横扫一切、扬己自信、老子天下第一的指点评价,就颇有临济宗“呵佛骂祖”的刚烈之风!可以说米芾“宣言”之后,其人品才真正达到脱俗放逸的境界。正如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论气韵非师》中所言:“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人品即书品、即画品,这在米芾身上得到了体现,他的书画都成就于晚年,书法上“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以何为祖”,任性自然,“意足我自足,放笔一戏空”,管它“欹倾侧媚狂怪怒张之势”(朱熹语)如何,只要尽情抒发胸中逸气便是!绘画上在“尘格”尽出的北宋画坛,以“米氏云山”的豪逸风采,“一扫千古丹青尘”,米芾超然物外、无拘无束、不蹈他人之迹的狂禅之风尽显无疑!董其昌在评价米芾书画时说:“如禅家悟后,拆肉还母,拆骨还父,呵佛骂祖,面目全非。”可谓得米芾书法精神,入木三分!

  三、米芾书画艺术实践对当代文化艺术发展的启示

  一是树立继承优秀文化传统的理念不动摇。因为优秀文化艺术传统是中华文化历经几千年生生不息的血脉,离开这一血脉而妄谈创新、发展,无异于缘木求鱼,画饼充饥,自欺欺人!抛开优秀文化艺术传统的深厚底蕴,而乞求创造所谓的文化艺术“美好未来”,那个“美好未来”也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温故方可知新,承前才能启后,这是化解当前文化艺术创新、发展难题的明智选择,正如朱子诗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人类的文明史告诫我们,包括米芾在内,人类所有在文化艺术上的伟大贡献和创见无不尊崇此理。

  二是校正文化艺术创新、发展的方向。目前,在艺术创作上存在着急功近利、哗众取宠等浮躁之气,既缺乏对优秀文化传统基因的坚守,又少有对人性中美好一面的弘扬,消减了社会正义,污染着民众视听。艺术是人类展示精神神圣的最后净土,当这片净土被污染后我们就会变成真正的“唯物”动物!米芾的书画艺术之所以近千年来受到人们的推崇、喜爱,除了他率真可爱的性格外,其作品中所蕴含的水墨淋漓的中华文化之美,才真正具有穿越古今、传递永恒的魅力!

  三是从学校教育体系入手,多管齐下,倡导并积聚文化艺术生发的“正能量”。教育是文化传承、传播的起点和摇篮,是一个民族倡导、积聚正确价值信仰和文化精神的希望所在。从小学到大学乃至延伸到所有教育体系中都坚持正确的教育导向,是艰巨且任重道远的文化使命。政府在社会生活的广泛领域制定与教育理念相一致的配套措施与价值标准,尤其显得迫在眉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