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长宝:笔酣墨饱“百尧图”

标签:
郑长宝百尧图尧治河孙开林书法家协会文化 |
分类: 襄阳名人 |
□本报通讯员王承鼎 记者周建春文/摄
国庆节前夕,记者在保康拜访郑长宝的时候,他正在研究他创作的“百尧图”,这是一幅写满100个尧字的书法作品。郑长宝告诉记者,100个尧字是经过收集整理的各个时期不同书法家的书法墨迹而来,虽然每个文字字意相同,但形态风格各异,充分展示了中国书法艺术的魅力和文字形态多姿的美感。
8岁立志学书法
在全国多次拿到书画大赛金奖、一等奖,并于2006年出版了由启功大师题写书名的《郑长宝书法》,但郑长宝走上书法之路的念头却缘于8岁那年的写春联。
小时候的郑长宝和大多数小孩子一样,喜欢过年。每到除夕,早早打扫完卫生、贴上春联,然后放鞭炮、吃团年饭、穿新衣服……
但8岁那年的年三十,郑长宝过得并不怎么开心。那天一大早,父亲拿着事先买好的三张红纸到几里外请写毛笔字的师傅写对联。郑长宝则欢欢喜喜地在家里打扫卫生,他认真地清扫着家里的每一个角落,脑子里不时浮现出全家人一起开开心心地贴春联、放鞭炮、吃团年饭、穿新衣服的情景。卫生打扫好了,母亲也早已准备好团年饭。可是左等右等,就是不见父亲的身影。眼看着天也快黑了,邻居们也陆续放起鞭炮开始团年了,可是,郑长宝家连春联都还没有拿回来。
父亲回来的时候,天已经黑下来了。一问才知道,因为离写对联的师傅家太远而请师傅写春联的人又太多,所以父亲花了一整天时间才请人写好了春联。那一刻,小小的郑长宝在心里暗下决心:我要学书法,来年过年自己写春联,最先贴上、最先团年!
以书法回馈社会
成名后的郑长宝并没有沉寂在成功和荣誉里孤芳自赏,他坚持用人民给予他赞誉的书法来回馈人民、回馈社会。他一方面发展壮大书法家协会,不断扩大书法艺术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他也不忘用书法来帮助他人。
作为保康县书法家协会主席,郑长宝十几年来坚持每年组织一次大型书法比赛、展览,宣扬书法艺术。同时,他不断发现、培养书法人才。他为书法家协会发展会员1000多人,其中100余人在县以上书法比赛中获奖,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书法艺术在保康的传承与发展,为保康县文化建设增光添彩。他说,书法需要传承,书法要从娃娃抓起。为方便同学们学习书法,他坚持将书法培训班办到了学校。
联想到小时候的经历,每逢春节,郑长宝总不忘乡亲们,他每年都组织书法家送春联下乡的活动。最近两年,在保康县尧治河村,家家户户的春联都由郑长宝来免费书写。
以“尧”文化为媒
如今,郑长宝又迷上了创作“百尧图”。去年,尧治河村党委书记孙开林提出要把村里旅游文化挖掘出来,郑长宝主动请缨,围绕“尧”字大做文章。郑长宝说:“尧是中国上古帝王之一。而尧治河有许多有关尧的传说,何不收集‘尧’字,来弘扬尧文化?”
信心十足的郑长宝一头扎进故纸堆,从字典、书法集和古书中,寻找尧的100种写法。可当他搜索了一段时间后,却发现事情不是自己想象得那么简单,因为自唐、宋以来,只有“福”“寿”有人收藏过100种书写形式。
有人劝郑长宝不要枉费心机,做无用功,可郑长宝却吃了秤砣铁了心,他想如果自己将“尧”的100个写法收集全,那将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
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到去年4月,100个“尧”字全部收全。于是他以一个书法家的眼力开始组合“百尧图”,最开始,一幅“百尧图”要整整写上三天时间。后来,由于烂熟于心,创作一幅“百尧图”只需两三个小时。
村民们看他创作的“百尧图”,每个“尧”字都不相同,而且别有意象,各具神韵,有的像飞翔的鸟儿,有的像奔跑的骏马,有的像山中的枯藤……于是纷纷上门求一幅“百尧图”。
村党委书记孙开林得知村民对“尧”字情有独钟,就找到郑长宝,支持他为村民们每户创作一幅“百尧图”。村里还将郑长宝收集的尧字雕刻成“百尧石”,供旅游者驻足欣赏、拍照。村头的百尧石,石高5米,宽4米,上面刻有古今100个尧字书法作品,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尧字书法雕刻奇石。郑长宝说,古今书法和百家风采尽展“百尧石”之上,“百尧石”也体现了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堪称中国书法艺术的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