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部诗群】马丽华诗歌鉴赏2首

(2010-05-20 21:59:48)
标签:

新诗鉴赏

文化

分类: 新诗鉴赏与批评

【西部诗群】马丽华诗歌鉴赏2首

          ——《总是这草原》《大草原.在八月》         何 

    生活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以马丽华魏志远翼人马丁班果饶阶巴桑、白渔等为代表的一批诗人,是西部诗群的主流派之外的一个重要的旁支。他们的诗歌创作一方面表现了他们在这片“离太阳最近的”雪原和大江大河的源头生活与歌唱的自豪感,另一方面也深刻地揭示了雪域高原的生存景观,突出表现着那里特有的冰雪、严寒和人生奋斗的艰苦与坚韧,并显示着特别古老的民族性格中一种虚妄的和神秘的色彩。我们把这批诗人称为西部诗群中的“雪域高原派”。需要说明的是:著名诗人昌耀虽然长期生活(被流放)在青海高原,但他的汉民族文化根基太深厚,在汉文化传统与现代意识的撞击中,他更多地表现为对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反思,表现为一种强烈的文化批判意识和哲理性思考——与“雪域高原派”的创作倾向不同,而与西部诗人中的李云鹏(甘肃)、王辽生(新疆)倒有某种相似之处。

     马丽华(女)生于1953年,山东济南人,临沂师专毕业。1976年她怀着“奔向离太阳最近的地方”的革命激情,自愿支边进藏,在那里吮吸着雪域高原丰富独特的营养,在艰苦的磨炼中写出了大量优秀诗作,成为新时期涌现的第一批青年诗人中的佼佼者之一;后来调任《西藏文学》编辑,有诗集《我的太阳》(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马丽华的诗有着奔放的激情,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在思想内容上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个方面是诗人抒情言志的自我表现,另一个方面是对雪域高原和藏民生活的表现。前者以激情的抒写为主,表现为纯粹的浪漫主义或者浪漫主义与现实描述相结合,《总是这草原》堪称代表作;后者以描写为主,多为现实主义的观照和某种浪漫想象与神秘主义氛围的融合,《大草原.在八月》《西部汉子》《九月雪》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总是这草原

 

听说小小的地球之上

有一片大大的高原

是谁招呼了一声——

“人往高处走呵!”

这一群就这么来了

哦,兄弟!我们一群

是中国最后一代浪漫主义诗人

 

那么就打开这部厚厚的诗集

阅读山野,那与山一色贫瘠的

叫香菜,用以煨桑敬神

阅读著名的风沙

阅读神秘的宗教舞蹈

以及最土风也最时髦的牧人之歌

唉兄弟,你看那远远的天边

开拓者的尖顶帐篷真象墓群

而死亡,盛开在珠穆朗玛峰脚下的

登山者的坟茔,则犹如花圃!

阅读生生死死。只是在这儿

生死才如此和谐与美地交织……

 

没有谁召唤,是我们自己奔向草原

那是个泛绿的季节,有雪也有风

牧人是会唱歌的自然

我们是会写诗的自然

无论怎样地艰辛

都用诗情充满!

 

    ▲ 鉴赏

    诗人以充满热情的笔触,先作浪漫抒情,表明“我们一群/是中国最后一代浪漫主义诗人”。然后从描述中进一步抒情言志:哪怕“开拓者的尖顶帐篷真象墓群”,“登山者的坟茔,则犹如花圃”,每天都可以在这儿“阅读生生死死”,但“只是在这儿/生死才如此和谐与美地交织……”,所以我就毫不犹豫地选择这儿。这便是一种浪漫主义情怀。在诗人眼里,“牧人是会唱歌的自然,/我们是会写诗的自然,/无论怎样地艰辛,/都用诗情充满!”这就把这群自愿奔赴西藏高原的青年诗人的精神面貌,充分地表现出来了。马丽华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她的诗也曾收入《今天》派诗人的《新诗潮诗集》中,但她与那批“朦胧诗人”的诗歌精神是不相同的。

   大草原.在八月

 

我们向世界开放了,我们向世界开放了!

向蓝天颁布八月的指令和草原统一的韵律,纤尘不染

太阳要保持微笑,云朵要富有文采

给大地所有的色泽解除戒严令

扇动灰天鹅和黄野鸭的翅膀

同时释放鹰隼和鸽子

鲜花和彩帐哗然怒放

 

我们向世界开放了,我们向世界开放了……

赛马会如约前往,进行力的炫耀,冲刺的较量

骑手、弓箭手、掷石手雀跃而来

一大群盘着发辫裸着右臂的男子

一大群闪闪发光叮当作响的女子

一大群绾着鬃髻、簪着鹰翎的骏马

一大群驻足远望的金鹿、银羚和香獐

从四面八方汇合,遵循生命的交欢

从而选择八月,选择了和谐

品味阳光的芬芳,都来品味!

畅饮生活的甘醇,都来畅饮!

 

我们向世界开放了,

我们向世界开放了……

   鉴赏:

    《大草原.在八月》描写八月的西藏高原那迷人的赛马会,把西藏高原从漫长而严酷的冬天醒来“春八月”表现得生机勃勃而富有色彩,热烈地歌唱了西藏高原迟来的春天。诗人和藏民一起欢呼:“我们向世界开放了! 我们向世界开放了!” 诗作首先描写准备进行“赛马会”的大自然的场景。这环境气氛的渲染,使“赛马会”显得特别地隆重。然后进入对“赛马会”的酣畅淋漓的描写:那是“力的炫耀,冲刺的较量”,参赛者有“骑手、弓箭手、掷石手”,全都“雀跃而来”。他们之中不仅有“一大群盘着发辫裸着右臂的男子”,还有“一大群闪闪发光叮当作响的女子”,他们都全都骑着“绾着鬃髻、簪着鹰翎的骏马”,显得何等英姿飒爽。这阵势,这场面,甚至引来“一大群驻足远望的金鹿、银羚和香獐”。所有的人和动物,也都听从季节的召唤,“从四面八方汇合,遵循生命的交欢/从而选择八月,选择了和谐”,都来“品味阳光的芬芳”,“畅饮生活的甘醇……”这是多么美妙、神奇而令人迷醉的境界的描写!读着这首诗,你不能不激起对这片世界屋脊的高原的神往。这是马丽华献给西藏高原的最美的诗篇,诗人把整个的怀抱都投向了这片雪域高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