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仁街
层板楼的半地下室。潮湿而阴暗。好在一是免费居住,二是离单位不
远上班方便。公司的同事赞助了一辆旧自行车。在此后的半年里就这
么两点一线地来往于单位和住地之间。
街叫里仁街。它是位于右安门内大街和菜市口大街之间东西走向的一
条街道。北京的街道很平直,要么是东西走向的,要么是南北走向
的。斜街实在不多。我所知道的什刹海附近的烟袋斜街还成了著名的
旅游景点。不象别的城市街道曲里拐弯的。转了两圈就辩不清东西南
北。这一点给我后来开车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因为我的方向感比较
差。出门老跑错道。有一次开车去清华西门。竟然一口气跑到北辰去
了。后来想想不对。清华西门应该在北辰的西南边。
所以不算在里仁街之内。叫半步桥街。里仁街的东边就是文化部的宿
舍。有一次和夫人散步到此。夫人见了文化部宿舍几个大字,大喜过
望,突发奇想,要到院
里去转转。看能不能碰到当红的明星。说不一定宋祖英就住这里面
呢?碰不到当红的过时的也行。在她的印象里,演艺圈的人都是文化
部的。都应该住在这里。让我狠狠地批评教育了一番(可逮着机会
了):当红意味着什么?有钱,有钱意味着什么?住别墅。哪有明星
住单位宿舍的。以为都象你啊?给她上了一堂生动的阶级斗争教育
课。再说了明星出入都以车代步,伪装的象地下党似的,即使碰到了
也不一定认的出来是吧?
米。街道的两边以小商小贩小饭馆居多。各种风味还比较齐全。记得
街西有一家做豆腐的作坊。每天早上都有热气腾腾的豆浆卖。我每次
都买五毛钱的豆浆,带到单位当早餐。实在是又方便又实惠。北京的
街名大多有出处。有的渊远流长,引经据典。有的则就地取材,通俗
易懂。象里仁街两头的右安门内大街。因为位于右安门内面。所以才
这么叫。东边的菜市口更是因为明清两朝处决犯人的地方而享有盛
名。但这条街为什么叫里仁街百思不得其解。倒是与之交叉的半步桥
有不少的演绎。能找到几个不同的版本。
具寂的时候就睡不着了。实在无法排遣心里的焦虑便打开电视。收看
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最近一段时间北师大的于丹教授在讲《论
语》心得。当她讲到《论语》的第四篇“里仁为美时”,我心豁然开
朗。里仁街的街名应该是这么来的。于是我对《论语》来了兴趣。下
班的时候在白纸坊桥下的书摊上花了八块钱买了一本盗版的《于丹
〈论语〉心得》。
两个字作为篇名。第四篇首先所说的是“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
知。”所以称为“里仁第四”,也称“里仁篇”这句话的意思是:选
择和有仁义道德的人住在一起,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如果你选择
的住处没有仁义道德之士,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你看看里仁街的
街名就是取于《论语》里。看来取名的人国学的功底不浅。让一条名
不见经传的小街寄予了这么美好的意义。
北京最普通的一条街道。甚至不为大多数人所知。所居住者也大多是
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者之流,就算一向自视清高的本人也算不得谦谦
君子。就象一个人刚出生时父母绞尽脑汁为其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
长大之后仍然是一个平庸的人一样。但我觉得它是北京最好的最有
文化底蕴的街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