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俺垸里最老的一棵树.摄于2005年除夕)
题外话:这篇文章是2002年3月31日下午三时写于腾讯社区网吧实录论坛的。这是我在网络论坛上唯一得到推荐的一篇短文,写出来后不多时版主在后面加了一个“荐”字,还是红色的,嘿嘿。看了以后心中一阵切喜。现在再读一下,不过尔尔矣!不过我喜欢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来感受一下人生。这也是我愿意保留它的原因。文章原来的题目是《砍价》。记得初到北京时。有时外出买东西。公司的同事好心告诉我,记得侃价啊!别别人家说多少你就给多少哈,大商场也可以侃价的。他们竟然对同一件事的叫法有如此异曲同工之妙。我当时想,首都就是首都。还个价都这么文明。我们湖北人叫砍。到了北京就变成侃了。显得那么温良恭俭让了。仔细想想,我觉得还是北京人高明。侃价说得更形象一些,起码不是显得那么血腥了。所以北方人贬南方人为“南蛮子”还是无风不起浪的。
居家过日子的人,大概都有砍价的经历,砍价是不是已经成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项重要的内容了呢?面且砍成了习惯,不管买什么东西都想砍一砍的,不砍觉得心里不舒服不踏实。
亲戚家开了一个小店,上个星期天到店里去闲聊,有个四五岁的小朋友过来卖吃的小零食,亲戚说五毛钱一袋,谁知那个小孩说:能不能便宜一点?二角五卖不卖啊?我们听了哄地一笑,觉得这个事情又可笑又可气的。
我其实是好讨厌砍价的。每次我觉得砍价好象是占了别人好大的便宜似的。所以我买东西就是一般的走过场的还一还价,店主要是坚持不能还价我就算了。所以遭了老婆不少的埋怨。老婆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活苕,人家在宰你也不知。
但是,不是砍价买来的东西,总是心里不踏实,我不知道这个物品到底值不值这个价值,最闹心的就是你买了一双鞋或者衣服什么的,本来高高兴兴的穿到办公室,一报价,人家说你怎么买的这么贵,我上次买的便宜好几十呢?
为了不当“活苕”,也为了避免老婆唠叨,更怕被人宰了那一种受骗了的感觉,所以我一般的不敢买东西了,要买也得老婆护航。前几天儿子买了一件体恤衫,我问多少钱?他说全棉的九十元。我说这东西值九十吗?你没有还价呀?他说我怎么没还呢,开价一百四十元呢。我不知这件衣服值不值九十元。我觉得这个店子我以后是不会去的了。
我很怀念过去那一种明码实价的日子,我们不管买什么东西都买得舒畅买得放心。现在买东西就象做贼似的,先问一问价,再东边店子看一下西边店子看一下。东瞧瞧西望望。你还有消费的好心情了吗?一件东西买下来,买的和卖的都累的荒。这是何苦呢。所以情侣有时为了保持买东西的好心情只好挨宰了。
据说在发达国家一般的商品价格都是由商店定的,也没有还价这件事,你如果要是嫌这个东西贵了,你只好去别的店子,无其它的办法。我们国家现在加入了世贸组织,不知这事能有不有改观。
我觉得商店还是明码实价的好,人不管作任何事情应以诚信为本,以信取人,让别人觉得你是真诚的。也许有的朋友认为砍价是一种艺术,是一种消费潮流。那我真是少闻多怪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