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于今年5月1日生效的《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对包装食品的营养标签的标示方法做出了明确规定,其中很引人注目的是,该规范对营养声称(即“无糖”、“低脂”、“高蛋白”、“高钙”等)给出了具体的标准。
1.“高蛋白质”(或“富含蛋白质”)
蛋白质是人体所需最重要的营养素,高蛋白通常意味着高营养。食品中蛋白质含量≥12克/100克(固体)或≥6克/100毫升(液体)时,才可以标示“高蛋白质”(或“富含蛋白质”)。按照这一标准,普通的豆腐(蛋白质8克/100克)、牛奶(蛋白质2.9克/100毫升)等均不可标示“高蛋白”(或“富含蛋白质”)。
2.“低脂肪”
笼统地讲,膳食中脂肪过多会危害健康,较少脂肪(即低脂肪)通常意味着对健康有利,尤其对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消化系统疾病、肥胖等病的患者更是如此。食品中脂肪含量≤3克/100克固体或≤1.5克/100毫升液体时可标示“低脂肪”。根据这一标准,普通的鱼、肉、蛋及其制品均不能标示“低脂肪”;饼干、快餐面、面包等也不能标示“低脂肪”;牛奶经过脱脂处理后,才可标示“低脂肪”;而豆浆和挂面等则符合“低脂肪”的标准。除“低脂肪”外,奶制品还可以标示“脱脂”,要求是100毫升液态奶和酸奶的脂肪含量≤0.5克,或100克奶粉的脂肪含量≤1.5克。
3.“低糖”和“无糖”
整体而言,膳食中糖对健康的不利影响远小于脂肪,尤其是我们中国人传统饮食结构中糖并不多,不过“低糖”和“无糖”食品还是作为一种健康时尚广为流传。“低糖”的标准是≤5克/100克(或100毫升);“无糖”或“不含糖”的标准是≤0.5克/100克(或100毫升)。
4.“低能量”
含较少能量(即低能量)的食品对控制体重增长有利,对于面临控制体重超标压力的成年人来说,低能量食品无疑是健康的。“低能量”是指每100克食品中的能量值≤170千焦(40千卡),或100毫升食品的能量值≤80千焦(19千卡)。按照这一标准,啤酒和绝大部分饮料均不属于“低能量”食品。
5.“高钙”
钙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和成年人的骨骼健康至关重要,且中国居民钙的摄入量普遍不足,更应增加富含钙(即高钙)的食品。“高钙”是指每100克食品(固体)中钙含量≥240毫克或100毫升食品(液体)≥120毫克。天然食物中只有虾皮、奶制品和一部分大豆制品能接近或达到这一标准,故通常需要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额外添加钙才能做到“高钙”。
除以上提到的外,《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还给出了“低胆固醇”、“低钠”、“富含维生素”、“富含微量元素”等营养声称的具体量化标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