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篮球》绘画的教学活动尝试,是上期末前开展的,在这学期的寒假绘画作业中,我有幸看到了孩子们运用人物造型的更多尝试,不管是踢足球、打羽毛球,孩子们对人物的关注正在一点一点丰富,这一点,实在让我欣喜不已。
我觉得有几点很重要。
第一是孩子必须得了解生活,他们应该玩过篮球或者是说经常看见打篮球的场景,比如最后那张画,是一个小女孩画的,他的爸爸有很长段时间就经常打篮球,可能她也和爸爸一起玩过,所以画面很温馨,是一个成人(她的父亲,因为她父亲就戴着眼镜)和几个小孩一起玩球,画面场景其乐融融;而倒数第二幅图,是一个小男孩的画,表现的画面更多的有一定的激烈对抗,这也和他的性格以及他平时观察篮球运动的特征是分不开的。
第二是绘画的组织和引导。为什么要孩子们画打篮球的人?是希望借助一些孩子们日常可以见到的有代表性的生活场景,引起他们的关注,让他们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而对人本身形象的关注,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在组织和引导上,不仅要认识人的结构构造(可以先简单的分为几个基本形的组合),了解动作形成所需要的关节和姿态,而且也要让孩子带着情感到画面中去表现,提供每一个人物的心理和情绪,对于这个时期的孩子来说,自主绘画有很强的故事性,可以说,一张画就是孩子的一个小世界,这个世界有故事,也有喜怒哀乐。
第三是绘画技法上,除了基本的人物构造之外,人物的重叠安排很重要,这一点,孩子接受较难,即使能认识到,也在表现中运用不多,但习惯可以慢慢培养,多提示,多鼓励,孩子也能做得很精彩。比如倒数第二幅,作为一张学生练习作业,很好的运用的重叠空间。另外人物的正、侧、背面的了解和画纸边缘的不完整人物形象的描绘也是丰富画面,真实反映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一点,老师可以做一些简单示范、讲解,孩子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是能够记住的,同时让孩子们在练习中慢慢体会,往往会有不错的效果。
最后,关于宣纸的使用。一来丰富孩子绘画造型的工具体验,感受水墨的多种变幻,二来,更多的也是希望孩子在比较大的空间描绘体验,培养孩子大气的绘画作风。
教学是一种尝试,走在这条路上,不敢直言成功和知足,但愿,更多的尝试能成为一种美妙的积淀,大家携手而行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