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苏州花痴秋翁的花园
苏州花痴秋翁的花园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45
  • 关注人气:7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儿莲——吴中的奇花

(2007-04-23 00:24:48)
标签:

孩儿莲

苏州奇花

颜世和考证

发现者

 

孩儿莲——吴中的奇花

 

                                    颜世和 

 

 

     孩儿莲,此花名仅见于与苏州有关的地方史志中,而至今所出的植物专著内还未见载有其名。据清代地理学家金友理(苏州吴县洞庭东山人)孩儿莲——吴中的奇花所著的《太湖备考》(此书脱稿于乾隆十五年即公元1750年)一书云:“孩儿莲,木似桂,花如棋子大,色状与莲花同,花不香,挼其叶嗅之,辛芬似茴。吴中向无此种,顺治间东山翁汉津为云南河西(现为云南省玉溪地区所辖的通海县)县令,携归,后为席氏所有,珍为奇品。笫花不结子,根无萌芽,欲传其种不可得,好事者以过枝法分之,今有一二十本,而滇来之初树亦萎矣。此花惟东山有之,他处绝无。”这段珍贵的历史记载不仅十分清楚地表明了孩儿莲的形态特征、引种年代、引种人、引种地点,而且还介绍了它的生长习性以及繁殖数量等情况。孩儿莲——吴中的奇花时至道光十四年(1834年),学者顾震涛在其所著的《吴门表隐》一书中对“孩儿莲”的形态特征、生长地点、引种人以及吴中地区现存数量等方面亦作了简明扼要的介绍:“孩儿莲,树大叶浓,花厚色红,专治血症。一在百狮子桥赵氏宅内,一在东洞庭山,翁汉津分植吴中,只此二株”。解放后,1991年出版的《洞庭东山志》在介绍孩儿莲时除了引用旧志之说外,亦作了走访调查,如“孩儿莲,……,……。在马家底花墙底门内。年老者尚有见之者,其花东山称曰‘孩儿花’,现早枯萎。”而1990年及以后出版的《吴县志》、《苏州市志》对此享誉数百年的珍稀名花已无只字片言的记载了,似乎“孩儿莲”在吴中大地已经绝灭(种)。

   笔者近三十年调查所知:其实孩儿莲在苏州地区并没有绝种,只不过它的数量极少。目前文学家、翻译家,盆景大师周瘦鹃先生的故居花园中仍然有之,孩儿莲——吴中的奇花在吴中区洞庭东山雕花楼内的花园里还有一棵高7米,胸径40厘米,树冠3.5米;的百年古树。雕花楼内的这棵孩儿莲由于在我发现之前及后的一段时间里无人重视,故亦未能有人精心养护管理,一度已距返祖归”的路途不远。后经笔者力劝有关人士,且承受极大压力和风险,亲自操刀“手术”,才得“枯木逢春”。

    孩儿莲因花型酷似水中莲花而得名,又因花色红润如孩儿脸,故洞庭东山一些老人又称它为“孩儿脸”、“孩儿花”,而“莲”与“脸”其音相谐颇有一语双关之意。苏州人又因其叶子搓揉芬芳似樟科中的玉(肉)桂,则又称它为“玉桂”或“肉桂”孩儿莲——吴中的奇花(苏州方言“玉”与“肉”同音)。

    孩儿莲,疑为红茴香(Illicium henryi Diels)的一个天然芽变异种;属八角科、八角属常绿小乔木。树高3~8米,树皮灰白色至灰褐色。单叶互生,革质,长披针形,倒披针形成卵状椭圆形,长10~15厘米,宽2~4厘米,叶先端长渐尖,叶缘稍向背翻卷,正面深绿色,有光泽,北面淡绿色;叶柄长1~2.5厘米,主脉1条,侧脉8~12对,叶搓揉具芳香,叶芽绿色。花红色,花型酷似水中莲花,开花时花柄自然弯曲呈倒挂状,花冠直孩儿莲——吴中的奇花径1.2~2厘米,花梗翠绿细长,长1.5~4.8厘米;花被厚10~15片,具肉质感(色泽、质感与红蜡烛近似),数轮,呈覆瓦状排列,雄蕊11~14,淡黄色;雌蕊7~13,淡玉色。据史志记载和笔者多年观察未见结实,在苏州地区花期一般在4月中、下旬开始至5月中、下旬。花期的早、晚或长短主要取决于气温、阳光及冬季霜雪和翌年雨水等综合因素有关。据植物专志记载它“大哥”——主产于云南、广西、贵州、四川、湖南、江西等省区;西县。据《江苏植物志》记载,江苏地区只有出产与其同科、同属的物——莽草,而无红茴香和孩儿莲记载,建议今后再版此书时能够增加红茴香、孩儿莲——吴中的奇花孩儿莲等与之关的内容。

    孩儿莲,终年绿叶婆娑,开花时恰似万盏红灯现于万绿丛中,它耐寒,不炎热,适应性强,花期长,花艳,花形美丽动人;花后又不结实,避免了人、畜误食中毒致死的最大缺,不适合露地栽培,而也适合盆栽观赏,园林绿化美化环境的优良珍稀观赏植物。   另: 例,的“花园过“节”阿Q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