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孩儿莲苏州奇花颜世和考证发现者 |
孩儿莲——吴中的奇花
所著的《太湖备考》(此书脱稿于乾隆十五年即公元1750年)一书云:“孩儿莲,木似桂,花如棋子大,色状与莲花同,花不香,挼其叶嗅之,辛芬似茴。吴中向无此种,顺治间东山翁汉津为云南河西(现为云南省玉溪地区所辖的通海县)县令,携归,后为席氏所有,珍为奇品。笫花不结子,根无萌芽,欲传其种不可得,好事者以过枝法分之,今有一二十本,而滇来之初树亦萎矣。此花惟东山有之,他处绝无。”这段珍贵的历史记载不仅十分清楚地表明了孩儿莲的形态特征、引种年代、引种人、引种地点,而且还介绍了它的生长习性以及繁殖数量等情况。
时至道光十四年(1834年),学者顾震涛在其所著的《吴门表隐》一书中对“孩儿莲”的形态特征、生长地点、引种人以及吴中地区现存数量等方面亦作了简明扼要的介绍:“孩儿莲,树大叶浓,花厚色红,专治血症。一在百狮子桥赵氏宅内,一在东洞庭山,翁汉津分植吴中,只此二株”。解放后,1991年出版的《洞庭东山志》在介绍孩儿莲时除了引用旧志之说外,亦作了走访调查,如“孩儿莲,……,……。在马家底花墙底门内。年老者尚有见之者,其花东山称曰‘孩儿花’,现早枯萎。”而1990年及以后出版的《吴县志》、《苏州市志》对此享誉数百年的珍稀名花已无只字片言的记载了,似乎“孩儿莲”在吴中大地已经绝灭(种)。
在吴中区洞庭东山雕花楼内的花园里还有一棵高7米,胸径40厘米,树冠3.5米;的百年古树。雕花楼内的这棵孩儿莲由于在我发现它之前及以后的一段时间里无人重视,故亦未能有人精心养护管理,一度已距返祖归“终”的路途不远。后经笔者游说力劝有关人士,且承受极大压力和风险,亲自操刀“手术”,才得“枯木逢春”。
(苏州方言“玉”与“肉”同音)。
径1.2~2厘米,花梗翠绿细长,长1.5~4.8厘米;花被厚10~15片,具肉质感(色泽、质感与红蜡烛近似),数轮,呈覆瓦状排列,雄蕊11~14,淡黄色;雌蕊7~13,淡玉色。据史志记载和笔者多年观察未见结实,在苏州地区花期一般在4月中、下旬开始至5月中、下旬。花期的早、晚或长短主要取决于气温、阳光及冬季霜雪和翌年雨水等综合因素有关。据植物专志记载它的“大哥”——红茴香主产于云南、广西、贵州、四川、湖南、江西等省区;而孩儿莲只出于云南河西县。据《江苏植物志》记载,江苏地区只有出产与其同科、同属的植物——莽草,而无红茴香和孩儿莲相关的记载,建议今后再版此书时能够增加红茴香、
孩儿莲等与之有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