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王之涣玉门关大风起兮云飞扬汉长城汉朝 |
分类: 文字 |
http://s11/bmiddle/4b1c7c23xaaf2e34aee4a&690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一首《凉州词》,让子孙后代都知道了一个叫玉门关的地方。这次,我去寻玉门关了。
“寻”字一说,有点担当不上,因为以现在的条件,一汽车直接就把你载了去,玉门关立刻就在你眼前,再也用不着像古人那样,劳筋动骨,跋山涉水,穿越茫茫戈壁,最后在筋疲力竭几乎倒下时,挣扎一望,玉门关才出现在希望里。
在经历了2122年的风雨后,而今的玉门关只剩了一个四方的土城,叫做关城,“东西长24米,南北长26.4米,残高9、7米”,走近看,能看见关城中央敞开的城门缺口,不见做城门的木质材料,只有胶状的黄土最经得起风雨的考验。城门内,中空,杂草丛生,显出一些绿的活力来,看来这关城而今还起着庇护的作用。绕着关城顺时针行走一圈,(难辨东西南北)另一面城墙也有坍塌的城门,四壁之上,均可见当年筑成的方法,一层黄土,一层苇草,苇草稍裸露出来,在千年的炎炎烈日下继续挥发掉身体的水分,估计,现在那应该叫做木乃伊苇草了。
http://s6/bmiddle/4b1c7c23xaafd792fca05&690最令我吃惊的,是在玉门关的另一侧,不远处,绿影重重,绿影之间,好像还有湖水闪亮,分明就是沙漠中的一处绿洲。很想近前去看看,是什么样的绿洲还依偎在玉门关身旁,经过千年的时间,不离不弃。看看脚下沙尘四起,想想司机所给的半小时时间,还是罢了。
又绕着玉门关行走一圈,这一圈,我是想重温一下历史。想想高祖刘邦在建立汉朝后,在一次酒桌上,举杯高唱:“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他心中的喜悦和豪迈在大风中飞扬,战场千万,最后独我称王,简直踌躇满志:四海之内,都是我汉王的威仪,这是何等的慨而慷啊。江山初定,怎样稳固长久,不学短命的秦国呢?全凭我那些南征百战的猛士些,替咱守住边防。高祖开创了汉朝,也树立了汉朝稳固的风范,至汉武帝刘彻时期,大汉帝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之一,这个16岁就登基的少年天子,在执掌皇权的五十多年当中,开拓了汉朝最大的疆域,他北击匈奴,东征朝鲜,西边,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著名的丝绸之路,雄及一时,显赫一世。
关外一侧遗留的凄凄芳草,好像是从西汉时期一直守候在此的历史老人,他在向后来的子孙讲述一个古老的繁华。这里曾经车水马龙,中原的丝绸、茶叶、铁器闪耀着汉室的辉煌,送给西域,西域的葡萄、汗血马、和田玉等源源不断地流进中原大地。为了确保这些财物的安全,汉王朝派来重兵,在西域和中原的咽喉之地,修筑了玉门关,来往马匹,都从玉门关的城门里出入,那一个拥挤的场面啊,皇帝看得捋须颔首,这就是威加海内,当年为了开疆拓土,给百姓造成了痛苦实在太多,从此,朕将不再穷兵黩武、劳民伤财,就这样柴米油盐、丝绸茶叶地生活吧,这才是我高居显位想要看到的风景。
http://s10/bmiddle/4b1c7c23xaaf2da5d21c9&690至唐代的王之涣时期,历史不知又飘过了多少云烟,唱过了几曲大风歌,这里已经没有商贾的叫卖,只是那些手持长戈,和玉门关一样遗留在边关的战士,还固执地留守在这里。很多故事都远去了,消失了,与之一同消失在他们身边的,还有丰美的水草,成群的牛羊,以及远在中原的故乡,他们身处荒凉之地,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时,难免感伤离愁别恨。可是,纵有千般愁绪又有何用呢?王之涣实在是个胸怀广阔的人,对于这么一个玉门关,他的笔底显出苍凉的慷概,身为男儿,沙场即是最好的家乡,“何须怨”?怨也没用。且看那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且看那与白云连在一起关城,让壮阔的黄河和雄伟的山关冲淡这荒凉寂寞的情愫吧。玉门关没有春风,关外的故乡,还是春风浩荡的!
在沙漠瀚海的天地之间,有段汉长城连绵得较远,有100米来长,它像鏖战后折断了身骨的苍龙,低低地倒卧在戈壁滩上。七八层红柳、胡杨树枝夹杂着碎砾石、黄土,层层叠压,历经千年风雨侵蚀后,还有一米来高的残躯。张望这段长城的延伸处,有很多长城的残身,在流沙中时隐时现,更远处,有荒落的土墩一座,附近的地表有些凸起,像断壁残垣历经久远年代后存下的蛛丝马迹,估计那也是汉代长城。
它已经废弃,甚至坍塌,终成荒原的一部分,可是,谁也不能忽视,在这儿的2000多年前,曾经验证过古战场的坚固,是它,以红柳的韧性,胡杨树的不死,砾石的坚硬,为汉王朝筑起了一道铜墙铁壁。
http://s12/bmiddle/4b1c7c23xaaf2c5d90f7b&690
http://s16/bmiddle/4b1c7c23xaaf2cee86cff&690
http://s6/bmiddle/4b1c7c23xaaf2c9c825d5&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