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莫向空山吹玉笛

(2009-03-09 10:21:09)
标签:

玉笛

空山

词人

临江仙

辛弃疾

临水

莫向空山吹玉笛

文/清秋124

  “被翻红锦浪,酒满玉壶冰。”就让我在一醉中,忘忧吧。这样,才会感觉到生活的快乐。或者,让我在试寻残菊处,终于放下所有欲念,笑侯渊明。

  人生于杯酒,千番滋味,皆有。词之风格,不外乎婉约和豪放。喜词也许是天性使然。因为不倦的爱好,伴字徐行多年。唯心情文字的阴晴圆缺,在精短的词中,无论哪种意绪,却也都是解意淋漓。

  久前曾欣赏过大词家辛弃疾的词作“临江仙·莫向空山吹玉笛”。词云:莫向空山吹玉笛,壮怀酒醒心惊。四更霜月太寒生。被翻红锦浪,酒满玉壶冰,小陆未须临水笑,水林我辈钟情。今宵依旧醉中行。试寻残菊处,中路侯渊明。 

  上阕开篇言道:莫向空山吹玉笛,壮怀酒醒心惊。一种萧杀的意境,让人油然而生。纵有万种风情,也不要寄意于空山凉笛,因为,壮怀酒醒,心中为世事,几许惊悸,使劲浑身解数,可力挽狂澜之心,终是成云成烟。这份内心深处的豪情,苦英雄无用武之地。

  临江仙的此词中,辛词人倒不是主旨分明。既有些萧寒的对世事不甚相纳的低怨味道,又有些不甘心国破的这种宿命,抱负不得施展。所以,也就算了,哪怕夜不能寐,亦不以低抑的笛声倾诉内心的苦闷。莫向空山吹玉笛,向哪个方向吹呢?悬念于此,引人深思。

  接下来一句,借景抒情。“四更霜月太寒生。”交待了时间和心情。“太寒生”,其意何以深邃?一个太字把诸多无奈,用这阕简短的词,有意无意抛掷出来。谁争词人一片爱国之心?谁解词人胜意拳拳为国请命爱国之志?

  辛弃疾生于动乱时期,反金扶宋,是他一生的主张。可惜,政治上并不得意。他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长期落职。

  动情之句,也不再隐逸,而是直抒胸臆,“被翻红锦浪,酒满玉壶冰,小陆未须临水笑,水林我辈钟情。”被翻红锦浪,是对当时皇帝和统治者迷恋于歌舞升平环境的一种讽刺和揭露,又饮酒又美人,江山还坐得稳吗?古之皇帝本性,或再大些范围来说,男人本性,都是爱英雄更爱美人。商纣王因此亡国,现在呢?大宋江山还能坐镇多久?分明摇摇欲坠了!

  词人中,辛弃疾的词作独树一帜。他是南宋词人。一生坚决主张抗金。晚年一度起用,后病卒。其词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主要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并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等均有名。豪放中,偶有浅怨,部分作品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辛弃疾的词风,总体来说属于开创豪放一派,与婉约形成鲜明对照。
  这首临江仙,属中性词作,词调稍低,不够明朗,壮志未酬之态,跃然纸上,已然不再隐藏。怎么才能把满腔豪情寄予呢?思来再三,也只能醉中行了。这种深深的惆怅和对当时国家内忧外患的民族忧伤,让辛弃疾只能寄情于词,以此表意。
  “今宵依旧醉中行。试寻残菊处,中路侯渊明。” 最后的收笔,则在抑郁不得志中,有了隐隐的希望。算是于茫茫人海徐行中的独特动力吧。不然,活着一点未来都没有的人,还有什么意思呢。
辛词的风格与意境,在无意中,与曹操的“短歌行”,某些方面不谋而合,虽少了孟德诗中的豪迈,但悠然之态,还是在结词处,轻松落笔。从“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到辛词的“今宵依旧醉中行。试寻残菊处,中路侯渊明。”尽意后的豁达,虽潜藏着种淡淡的忧伤,好在,毕竟还有希望。
  “莫向空山吹玉笛”,若有此番心力,无力扭转乾坤,就把这份心意,化成淡泊以宁志吧。
 
 
2009。3。1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春日黄昏
后一篇:莫问红尘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