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医度空间 |
毒理学的概念
- 毒理学(Toxicology):它是研究(外源性)化学物质对生物机体的有害作用的一门科学。Toxicology:As
the study of the adverse effects of chemicals (xenobiotics) on
living organisms.
Toxikon- 毒物;Logos-描写;“描写毒物的科学” - 毒理学概念的范畴在不断延伸:它以毒物为工具,在实验医学和治疗学的基础上,发展为研究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对机体的损害作用、生物学机制、危险度评价(risk
assessment)和危险度管理(risk
management)的科学。
- 描述毒理学(descriptive
toxicology):直接内容是毒性实验(毒性鉴定),为安全评价和管理要求提供信息。
- 机制毒理学(mechanistic
toxicology):研究化学物质对生物机体产生毒性作用的细胞、生化和分子机制。
- 管理毒理学(regulatory
toxicology):根据描述和机制毒理学的研究资料进行科学决策,协助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法规条例、管理措施,确保化学物、药品和食品等进入市场足够安全。
- 卫生毒理学(Health Toxicology):是从预防医学的角度出发,研究人们生产和生活中可能接触的化学物对机体的损伤作用及其机理的学科,是毒理学的重要分支。
毒理学的任务
- 研究化学物质的损害作用及其机理,从而推动医学生物学的发展;
- 对化学物的有害作用的诊断、预防、治疗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 对外源化学物质进行定量的安全评价,包括制定卫生法规、标准及管理条例等。
毒理学的发展阶段
原始阶段:
- 远古时代,人类通过生产实践逐渐懂得利用箭毒、乌头等作为狩猎工具和武器,在生活实践中认识到药物的毒性作用,“神农尝百草”的传说。
- 古埃及、希腊医学实践中证实砷、锡、汞、金、铜、铅等对人体的毒性。
-
宋代宋慈著《洗冤集录》(公元1247年),是世界上第一部法医毒理学著作。
描述的科学发展阶段:
-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瑞士人Paracelsus (1493-1541)最早指出毒理学实验研究的重要性,明确指出剂量的概念:All substances are poisons; there is none which is not a poison. The right dose differentiates a poison from a remedy – Paracelsus。 -
西班牙人Orfila (1787-1853)提出了毒理学的概念,论述了某些化学物质与生物体作用的相关性,发明了毒检方法。 - 20世纪50年代以前,毒理学基本上是描述性的,是药理学和法医学的延伸。
现代毒理学发展阶段:
-
基础科学特别是生物化学与遗传学的飞速发展,为毒理学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理论; -
随着生产发展,外源化合物日渐增多,欧美各国先后通过了有关外源化合物的管理法规,规定了新化合物在投放市场前需经过毒理评价,为毒理学的发展提供了社会需求; - 在实验研究中实行质量管理,建立毒性试验程序标准化与良好实验室操作程序(GLP),推动了毒理学的发展;
-
众多毒理学分支学科形成。
毒理学的研究内容
-
毒物的暴露相:研究外源化合物进入机体的各种可能途径(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等)及影响吸收的各种因素,包括化合物本身、机体机能状态及环境因素等。 - 毒物的动力相:研究外源化合物吸收入血后,在体内的转运、分布、贮存、代谢转化以及自体内排出的过程和规律。
- 毒物的毒效相:研究外源化合物进入组织、器官后与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在靶器官引起有害作用的过程和特点。
- 中毒机理的探讨:从不同水平(整体、器官、细胞及分子)研究毒性损伤的机理。
- 预防、诊断、急救解毒及相应的治疗措施。
- 安全性评价:通过全面分析动物实验资料,综合评价在实际生产环境中,外源化合物对人群可能造成的危害,为制定卫生标准在内的各项预防措施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