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mw690/4b1bce39gd7d983847cb0&690
本文发表于3月14日《南昌晚报》B47“南昌茶座”版我的“圈圈点点”专栏
每次经过热闹的商业街,譬如中山路的天虹商场、百盛商场一带,我总会被许多小摊阻挡着放慢步速。这些小摊都有着相同的陈设——一张小方桌,一把高背椅。摊主弓着背,俯在方桌前细致地操作着什么。方桌前一般有四个硕大的黑体字“手机贴膜”,桌上陈列着各种大同小异的塑料薄膜。有穿着入时的少女经过,信手将自己簇新的iphone递给摊主。摊主将一大张塑料薄膜裁剪出合适的尺寸,再三笔划之后,拿起一张废弃的银行卡。一手将塑料薄膜轻轻地覆在手机屏幕上,一手不停地用银行卡坚韧的边缘将塑料薄膜铺展平整,不过几分钟的功夫便可完工。评判手艺是否高超的标准是塑料薄膜要和手机屏幕完美贴合,没有气泡产生,没有灰尘进入。
喜爱给手机贴膜的人说,这样做是为了防止高级的手机屏幕在日常使用中留下划痕,他们希望自己的手机像刚买来时一样光洁亮丽。也有人对此嗤之以鼻,说乔布斯花了几千万美金研究怎样让iphone变薄几毫米,谁知大部分中国用户非要弄个塑料纸让他的努力全白费。何况,苹果厂家在设计时就考虑到了屏幕在日常使用中难免会遇到划伤以及磨损,所以就算把手机和钥匙长时间放在一个裤兜里,也不会造成任何划痕。
两种说法相持不下,街头的手机贴膜摊依然生意兴隆。业务范围不断拓宽,不仅是小巧的手机,电子书、照相机、掌上电脑,只要你愿意,通通可以用塑料薄膜将它们通身包裹起来;不仅是透明的塑料薄膜,只要你喜欢,赤橙黄绿青蓝紫,或是磨砂的,或是闪钻的,总有一款让你眉开眼笑。这些电子产品在几分钟后就能穿起一袭量身订做的塑料外衣,躲在密不透风的包裹后面矜持又脆弱地笑着。它们在上一瞬间的状态已被定格,从此无论是风吹雨淋,还是摸爬滚打,岁月的流逝和外力的撞击不会再给它们留下任何印记。它们渐渐和塑料薄膜融为一体,躲在保护后寂寞地老去。若干年后再拿起它们,那样顽固的完美拒人千里,我想不起曾和它们一起度过哪一个四季。
我还是喜欢有缺憾的美,大大咧咧的不管不顾,纯真热烈,不怕受伤,甚至不怕会粉身碎骨。我珍爱一把折断了一根伞骨的雨伞,它曾经陪伴我一起闯过了8级大风的天气;我珍爱一件下摆有皱褶的衬衣,它曾经在我第一次上台演讲之前被我捏在手心;我珍爱一张不再能发出音乐声的生日贺卡,它曾经由我少年时最好的朋友历经千山万水亲手送达;我珍爱一本有着点点墨迹的诗集,它曾经陪伴我度过了迷茫的学生时代,记载了我感到困惑的问题。它们饱满鲜活,小小的缺点由我一手创造,或是共同经历。它们像是可爱的少女,脸上的几粒小雀斑让她更显俏皮;像是睡觉会打鼾的丈夫,均匀的节奏也能成为妻子必不可少的夜间旋律。反观没有缺憾的事物,犹如没有皱纹的老妇,美则美矣,但让人心生恐惧。它们独善其身,孤芳自赏,冷静地和人保持距离。没有什么能够伤害它们,它们有着一颗钢铁般的心。没有什么能够让它们留下记忆,它们永远在透过塑料薄膜冷漠地打量你。
手边有一本Midori
Traveler’s
Notebook,产自日本的旅行者笔记本。几乎没做什么加工的牛皮封面刚买来时很硬挺,随着使用次数的累积会越来越柔软顺手,并留下斑斑驳驳的划痕。我喜欢把它随意地放在背包里,让它跟着我去春节的漠河来一次最北的远足,或是去周末的草地上记录女儿刚开始学走路的样子。所有再平凡不过的时刻在牛皮封面上留下或深或浅的印痕,即使闭起双眼抚摸,也能清晰地分辨,并在脑海中浮现出当时的情景。缕缕划痕有时也让人悚然心惊,过往的一切都变得有迹可循。它的广告上说,这就叫生活。诚哉斯言,心有戚戚。
http://s3/mw690/4b1bce39gd86af71bf062&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