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的“两室一厅”
标签:
南昌晚报文化散文专栏美食小餐馆家常菜苍蝇馆子 |
分类: 开卷有益 |
在南昌,“两室一厅”的说法有着特别的含义。它指的不是一种房屋户型,而是一种小餐馆。这种小餐馆其实就是成都人说的苍蝇馆子,广东人说的大排档,台湾人说的夜市,法国人说的Bistrots以及日本人说的屋台。有好吃的家乡味,有相对低廉的价格,还有不豪华但让人放松的环境。
这种餐馆一般隐藏在居民区内,由原来的老民居改造而来。招牌由啤酒品牌赞助,统一的绿色底板上打印着朴实的白色店名。一处小小的住家,厨房烧菜、客厅用餐,一切都像在自己家里一样简单随意。有的餐馆连菜单也没有,客人来了径直去厨房看看,有什么原材料便吃什么菜,红烧白灼悉听尊便。红的辣椒、绿的生菜、白的平菇在塑料筐里一字排开,生机勃勃地等待挑选。一声吩咐,厨师麻利地从筐里拣出几样菜品,拣洗切剁一阵忙乎,“哗啦”一声丢进油已烧热的锅中,大力翻炒。通红的火苗蹿上锅沿,燃烧的“呼呼”声和爆油的“嗤啦”声相映成趣。各种食材随着锅铲的动作上下翻腾,间或被抛向空中,又稳稳落下。慢慢地食材表面被均匀地镀上了一层油光,香味也飘了出来。厨师装盘,小妹熟练地托起盘子,穿梭在狭小的店堂内,准确地将盘子摆放在客人面前。盘子刚一放妥,客人的筷子就迫不及待地伸出,夹起一块,美美地吃了起来。一时间,吆喝上菜声、杯盘碰撞声、酒瓶开启声、一次性餐具的塑料包装袋撕裂声构成了南昌城的饭点时刻最美妙的交响。
“两室一厅”的菜没有一点花哨,都是最家常的做法,却总有几样让你吃过后念念不忘想着下次还来的。不管什么菜品,这里都用最简单的白瓷或青花大盘盛得满满当当的端上来。在这样实在的袅袅香气前,很容易让人想起妈妈的笑脸。对口味有特别要求的客人在厨师炒菜时就站在一边指点,甚至可以自己动手炒上两个喜欢的菜,出锅后再自己动手端上桌。对烹饪用油格外在意的客人拎着一桶油进了厨房,嘱咐厨师用他自带的油制作菜品。有饮食禁忌的客人高声叮嘱厨师一些注意事项。住在餐馆附近的邻居拿着一只饭盒过来,要求厨师现炒一个菜,他要用自己的饭盒打包回家吃。米饭在客厅角落一只巨大的电饭煲中,“保温”键常亮,要盛多少自己动手,想吃几碗绝不限量。客人们或是把酒言欢,或是就着菜大口扒饭。橘色的灯光下,这里是南昌最惯常的公共客厅。
夏天的晚上,许多人聚拢到这样的小餐馆里来,坐在露天的塑料小凳上,手肘抵着油光锃亮的木头桌面,用南昌话催促老板快点端上几道拿手好菜。几位好友吃着几碟小菜,喝着几瓶啤酒,在这里看月朗星疏、万家灯火,渐渐地又消磨了一个酷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