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免费畅游江西省科技馆攻略(多图)

(2008-02-21 11:37:27)
标签:

我记录

我的生活梦想

旅游

江西省科技馆

春节

免费

分类: 吃喝玩乐
    江西省科技馆,座落在南昌市新洲路18号,依赣江之滨,毗邻滕王阁。它历史不长,2002年9月22日正式开馆,至今不过短短6年,但规模不小——是继北京、上海、天津之后全国排名第四的科技馆,也是中部地区规模最大、展示内容最全、科技含量最高的科技馆。
    据介绍,江西科技馆创造了在国内和省内同类建筑的“八个第一”,如“能量穿梭机”高度为全国同类展品第一;建立江西省内第一个穹幕影院,第一个4D影院;第一个采用“点式幕墙结构”和配备四种外语的同声传译系统等。此外,像地面琴、陶瓷工序流程浓缩景观、汽车传动结构、神舟号飞船、手影识别等十项展品也创国内之最。
    江西省科技馆平时成人票价为35元/张。我热爱科学,我也热爱金钱。如何不花钱就能进去科技馆一探究竟呢?
    春节期间,我就免费畅游了省科技馆!
    答案是:借着省科技馆“风雪送真情·与您同行”活动的春风,春节假期期间,省科技馆每天向社会发放2000张免费参观券,只要持参观券就可以不花一文进馆感受科技的神奇了。
    我是大年初六去的,早上10点多钟到达科技馆门口,往日紧闭的铁门大开,领参观券的人井然有序地排成了长队。科技馆发放参观券的方式也很科学,每隔半小时发放200张,不能代领,按人头一人一券。这样做很好地平衡了不同时间段馆内的参观人流,也杜绝了参观券的浪费或被哄抢。稍作等待之后,我领到了券,走进省科技馆开始了我的科学之旅。 
免费畅游江西省科技馆攻略(多图)
在科技馆门口等待领参观券的群众
队伍虽长却井然有序 
免费畅游江西省科技馆攻略(多图)
 科技馆发放参观券的方式也很科学,每隔半小时发放200张。
免费畅游江西省科技馆攻略(多图)
 我领到的免费参观券
 免费畅游江西省科技馆攻略(多图)
气势恢弘的省科技馆主展厅
免费畅游江西省科技馆攻略(多图)
 主展厅一楼的休息区
《天工开物》的大型壁画非常精美。
免费畅游江西省科技馆攻略(多图)
宽敞的展厅,布满了各式展品。
绝大多数展品都可以由游客自己动手操纵,体验科学的奇妙。
 免费畅游江西省科技馆攻略(多图)
 一进主展厅大门,迎面可见的就是这样一个巨大又复杂的展品。
从底楼直至顶楼,展示的是球在各种力的作用下的不同运动状态。
免费畅游江西省科技馆攻略(多图)
 手指放电
    吊绳开关徐徐下降将泰斯拉变压器与试验用的模特的手连接起来,启动泰斯拉变压器,泰斯拉的高压将使穿着高压防护服的模特手指发出长长的亮光。如果是真人也可以做这项试验,因为电流的绝大部分从防护服通过,人体不会受到伤害。
免费畅游江西省科技馆攻略(多图)
 传说中的核发电。
当然这是缩小版的展品,不能发电,但能演示整个过程。
免费畅游江西省科技馆攻略(多图)
直升机模型
这种型号的直升机是我们江西制造的。 
免费畅游江西省科技馆攻略(多图)
 地球公转自转的模型。
闪闪发光的是太阳。
免费畅游江西省科技馆攻略(多图)
好多机械模型都可以自己动手,
我玩得不亦乐乎。
免费畅游江西省科技馆攻略(多图)
 仔细看,水龙头并没有连着水管,
但是水却哗哗地流到盆里。
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免费畅游江西省科技馆攻略(多图)
我看了好久也只能看出老妪,看不出少女。
你能看出画中的两个图案吗? 
免费畅游江西省科技馆攻略(多图)
耐力测算器
这位大哥双脚离地在上面挂了很久,耐力很强哦!
免费畅游江西省科技馆攻略(多图)
DNA链
在灯光下散发神秘的光芒。
免费畅游江西省科技馆攻略(多图)
 辉光球
不可思议的光线变化。
免费畅游江西省科技馆攻略(多图)
 用小球形象地演示声波的不同频率
 免费畅游江西省科技馆攻略(多图)
 电气化演示模型
免费畅游江西省科技馆攻略(多图)
 太阳能发电模型
灯光用来模拟太阳光,下面的二极管板不停旋转,
接收了灯光的能量后,二极管就会发亮。
免费畅游江西省科技馆攻略(多图)
马桶的横剖面,
你一定没见过吧? 
免费畅游江西省科技馆攻略(多图)
方轮车
只要地面上有特定的轨道,一样如履平地。 
免费畅游江西省科技馆攻略(多图)
直观的勾股定理演示
两个小四边形里的液体正好可以填充满大四边形
(直角三角形 a2+b2=c2 
免费畅游江西省科技馆攻略(多图)
麦比乌斯带
     每一张纸均有两个面和封闭曲线状的棱(edge),如果有一张纸它有一条棱而且只有一个面,使得一只蚂蚁能够不越过棱就可从纸上的任何一点到达其他任何一点,这有可能吗?事实上是可能的只要把一条纸带半扭转,再把两头贴上就行了。这是德国数学家麦比乌斯(M?bius.A.F 1790-1868)在1858年发现的,自此以後那种带就以他的名字命名,称为麦比乌斯带。有了这种玩具使得一支数学的分支拓朴学得以蓬勃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