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苹果首度发表官方声明 唯冠:莫丢西瓜捡芝麻

(2012-02-18 12:01:10)
标签:

谢湘辉

深圳

唯冠

苹果公司

香港法院

时尚

在美国苹果公司现任CEO库克的眼里,中国市场“蛋糕”大得惊人。2011年苹果在华的销售额达到了惊人的130亿美元。

  然而,作为苹果重要产品的iPad平板电脑却在中国深陷商标权泥沼。昨天,苹果和唯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的“iPad”商标权争夺案仍在全面升级。继石家庄等多地工商查扣iPad之后,亚马逊中国、苏宁易购等电子商务网站也下架了iPad。

  2月14日晚间,苹果一改此前缄默,发表声明称唯冠拒绝履行协议,申诉已获香港法院支持。

  唯冠方面满口否认,称香港官司尚未开庭,还在证据交换阶段。

苹果首度发表官方声明

  苹果目前已经向广东省提起上诉。不过目前深圳唯冠已经向全国多地工商主管部门投诉苹果侵权销售,不少地方的工商部门已经对苹果侵权行为进行查处。唯冠的代理律师谢湘辉则表示,如果苹果公司不停止侵权行为,“苹果和其产品经销商都将面临法律的制裁”。

  2月14日晚,苹果一改此前沉默,发布简短声明称:“多年前,我们购买了唯冠公司在全球十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iPad商标权。唯冠拒绝承认和履行涉及中国部分的协议。香港法院已支持apple。我们在中国大陆的诉讼仍在进行中。”关于香港法院支持苹果一事,苹果并未做出具体解释。

  深圳唯冠公司的代理律师谢湘辉则表示,苹果的回复说法不确切。“因为苹果在香港起诉深圳唯冠的案件仍处于证据交换阶段,还没开庭,怎么能说法院支持苹果呢?”

  深圳唯冠还抛出了另一招杀手锏:要求中国海关官员阻止iPad运进和运出中国。如果这个要求被满足,iPad全球销售都会面临崩溃,甚至会影响iPad3上市。因为中国是苹果公司iPad的主要生产基地。据悉唯冠已经和全国各地官员取得联系,希望能够阻止iPad的销售。

数家电商网站下架iPad

  前天晚上十点过后,有网友发现,亚马逊中国等网站上的iPad没货了。

  到昨天下午4点,记者在亚马逊中国搜索iPad,发现确实整个网站都搜不到iPad的产品信息;再搜索苏宁易购,只出来两个搜索结果,还表示暂不销售。到了晚上近7点光景,京东的iPad也下架了,京东方面表示不予置评。据悉,京东曾于前天短暂下架iPad,昨天上午又恢复,到昨天晚上,再度下架了。

  除上述两家网站外,天猫、淘宝、当当网、国美网上商城等电商网站仍在正常销售iPad,苹果在线商店、零售店等也销售正常。天猫相关人士告诉记者,他们正在密切关注事件的进展,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亚马逊中国相关人士表示,公司下架iPad是因为接到苹果公司通知,并根据其销售策略进行调整。该人士称,苹果没有说明这一举动是否与iPad商标权案有关。

唯苹果或面临300亿天价罚单

  昨天有媒体报道称,苹果与深圳唯冠的确权诉讼终审(即“二审”)将于本月29日在广东高院开庭。iPad的命运将在月底分晓。法律界人士表示,终审结果将是往后一系列相关诉讼的重要参考,假若深圳唯冠胜诉,其后续索赔将“一马平川”。

  公开资料显示,2010年4月19日,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了苹果和IP申请发展有限公司起诉深圳唯冠的iPad商标纠纷案。该案经2011年2月23日、8月21日、10月18日三次开庭审理,已于2011年12月5日作出一审判决:驳回苹果公司及下称IP公司的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人民币4.56万元,由两原告承担。随后,苹果不服深圳中院判决,并于2012年1月5日向深圳中院提交了上诉状,上诉至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之前有消息称,深圳唯冠方面向苹果提出100亿元人民币的索赔要求。谢湘辉表示:“这个金额还不是我们正式谈判的一个金额,目前我们还没有接到苹果的正式通知来和他们展开正式的谈判。”

  数据表明:从2010年第4季度到2011年第3季度,苹果iPad系列平板电脑累计在中国销售了362万台。按照均价每台3000元计算,苹果在中国iPad系列产品营销至2011年第三季度,已经达到了108亿元人民币。若二审败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二条规定,对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罚款数额为非法经营额3倍以下。因此工商局对iPad的最高罚款可以超过300亿元。

  而一旦二审败诉,苹果公司如果想继续在中国市场销售平板电脑产品,只有两条路。一是选择与原告方达成商标使用权协议,继续使用iPad名称。二是苹果公司选择为产品改名,并对原告方作出相应的民事赔偿。

  悲催的是,在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官方网站上查询到,从APad到JPad的商标大多已被注册,苹果公司要想留下“Pad”标识还真不容易。

唯冠:莫要丢了西瓜捡芝麻

  记得初中时候看到一部电影,《意大利人在俄罗斯的奇遇》,那个大礼堂改成的电影厅,两边棉布帘子“嗖嗖”地漏风,全场人时不时哄堂大笑。

  果公司撞上了深圳唯冠,也可以拍成电影《一只苹果在中国的遭遇》。很多人小看了深圳唯冠,以为是个跑龙套的,后来才知道这是个狠角色,像NBA的林书豪,专门投绝杀球。

  对于欠债十几亿的唯冠来说,不压哨“绝杀”不行啊!打官司的目的也很单纯,通过法律的手段,为自己赢得尽可能多的救命钱。至于杀熟不杀熟的,唯冠也顾不得了,保命要紧。难怪网友给他们改名字——唯利,唯利是图啦。

  有点理想主义的企业遇上这种小市民味道十足的公司,有时还真玩不过。《水浒传》里头,梁山好汉杨志落魄卖刀,偏偏遇上一泼皮牛二,被缠得一点办法也没有。他2,你跟他一起2吧,觉得自己犯贱;你想低调点,避避开吧,他又像盘丝洞里的蜘蛛精,让你动弹不得。

  看新华社的调查,唯冠的台湾分公司和深圳分公司分别手握两地的iPad商标权,很熟练地玩了招“龙虾两吃”。苹果公司委托中介来收购,以为3.5万英镑都搞定了,谁知道吃到的只是“龙虾泡饭”,想要龙虾刺身,还不狠狠宰你一刀。

  江湖也有江湖的规矩。也许,唯冠在法理上不理亏,但在情理上已经亏得要当底裤了。

  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在自己的微博里吐槽:太过分了人家不跟你玩了。Gmail在英国和德国也碰上过商标问题,后来改名为GoogleMail。

  科技评论人王自如则说:商标抢注,处罚,赔偿都是应该的,但是趁火打劫还是要看度,苹果全世界打官司,经验实力远在唯冠之上,坐等好戏收场。

  如果换一个角度,在这件商标案里,苹果公司是个创造财富的劳动者,而唯冠则是通过转让商标获利的食利者。食利者通过出租生产资料、垄断性资产、公共设施,来分享劳动者的财富,无可厚非。但凡事都有一个度,唯冠要反醒检讨:为何越接近官司胜利,越失去民意。千万不要赢了官司输了品,就成了那只丢西瓜捡芝麻的傻猴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