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洛是西方心理学家中对需要问题作了系统考察和研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认为人的需要总是动态的逐渐地得到满足,因而,人才能为需要或有需要所产生的紧张刺激所推动,朝着既定目标前进。
他把人的需要分为七个层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1. 生存的需要——这是人的最基本需要。
在生存的问题的不到保证的时候,其他需要无从考虑。
2. 安全的需要——这是人的第二需要。
在生存问题得以保证的前提下,避免受到伤害,求得安全。
3. 归属与爱的需要——在前两项需要得到满足后, 人需要一个活动的空间,
一个得以正常生活的社会群体,
在这个空间里有他的位置,在这个群体里受到尊重。
4. 自重的需要——在社会的大机体里,需要自己的人格,
那就得自己注意自己的言行,获得自尊和自重。
以上四种被马斯洛称之为人的初级需要。以下被称之为人的高级需要
5 自我实现的需要——也就是在社会活动中,体现自身的价值。
为了实现这一需要人们就要不断的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使自我价值在一个低级的基础上无限的得到进一步提高。
6 求知和理解的需要——人致力于立足社会的知识和经验的求知和和理解,
越是成功,越就会去做进一步努力的求知和理解,
是无止境的不停的进行着更新。
7 美的需要——人的需要最高层次。
这种‘美’是一种总体的完美,这个总体包罗万象。
因为绝对的完美根本不存在,所以人的欲望也成为无止境的追求。
对照一下,我们自己到了哪个层次呢?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以及给我们的启示
马斯洛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有需要引起的,而需要又是分层次的:最低层是生理需要,中间层有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最高层是自我实现的需要。(一个表格,像金字塔样子的排列)。
只有当人们的一些低层次的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以后,才有动力促使高一层次需要的产生和发展。
启示:现在的中国,绝大多数人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是可以基本满足的,还有一些极少的地方吃不饱、穿不暖、没地方住。这样的地方教育是没办法改变的,因为人不可能还没有满足生理需要去追求什么尊重和自我实现。政府的帮助应该体现在满足他们的生理需要上,不要再精神层面上大作文章,依靠简单的支教是不解决根本问题的。
人和人也是有差异的,有的人尽管物质条件可以了,但是自己追求的需要还是在生理和安全的需要上,没有爱、没有尊重,更谈不是自我实现。这个可能跟教育有关系,教育没有把他们很好的引导到更高层次的追求上来。
马斯洛认为:婴儿时期主要是生理的需要占优势,而后产生安全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到了少年、青少年时期,尊重的需要日益强烈。青年中晚期以后、自我实现的需要开始占优势。
启示:如果婴儿期没有满足生理需要,会给婴儿的一生造成很大的影响,长大后可能会更强烈的追求生理需要而忽视其他需要的发展。
稍大一点的儿童对安全和归属的需要强烈,开始害怕一些东西,特别害怕失去父母,这个时候,父母对他说不要他了,对儿童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所以儿童的健康成长不能离开父母的关心和爱护。如果在这个阶段父母离异,对小孩的影响相当大。这个阶段的儿童一定要满足他爱和被爱的需要。
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爱与归属的需要不占主要优势,开始具有强烈的尊重的需要,我们的此时的教育应该充分的尊重孩子,让他们勇敢的表达自己,指出他们的错误,原谅他们的错误。小孩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开始产生叛逆心理。所以,有时候大人不理解小孩的一些举动,不是小孩不想听大人的话,实在是生理的需要无法控制,由于对教育规律、心理规律的无知,造成冲突,甚至酿成悲剧。同学们正处于对尊重的需要阶段。
成年以后,就到了我这个阶段,不再那么叛逆,开始想办法自我实现,开始仔细的思考哪些东西是值得自己一生去追求的,心里变得十分稳定,这个时期是创造力最发达的时期,有丰富的经验、稳定的心态、成熟的思维,是一个人发展的黄金时期,所以,青年朋友们一定要珍惜啊,到了老年时期你会发现很多事情都是力不能及,昨天去看我老婆的奶奶,她说她现在会接手机电话了,原来要按一下那个蓝色的东西。对一个80多岁的老太太来说,接电话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现在的很多老年人不会发短信,也是这个道理,年龄不饶人 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