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女人与诗

(2008-07-23 12:29:53)
标签:

陈廷佑诗词

诗论

文化

分类: 诗论

女人与诗

    女人与诗,是一个重要话题。因为,女人和男人一起,创造了诗,孕育了诗,辉煌了诗。我曾写下这样的诗句:“诗国中华有诗魂, 磅礴凛烈万世存。诗魂远溯风雅颂, 气冲牛斗塞苍冥。江山代有诗人出, 诗魂一脉传千古”。

    上古时期,乐、舞、诗三者合一,也就是说,诗还没有独立,而是寄生在乐和舞身上。《诗三百》最早也是记录乐和舞的,所以开始仅有乐教而无诗教,大约在春秋时期赋诗之风盛行而诗教渐萌芽,至战国时代,诗教完成。这个时候,以屈原为代表的那一代诗人发挥了重要作用。汉魏三曹,建安风骨,唐诗宋词,诗在走向成熟的同时,亦焕发出夺目的光芒。汉诗,即按照汉字特点讲究字数、句数、韵律、平仄、对仗的特殊诗体,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承载了太多的内容,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诗已是我们中华民族的DNA,已浸透入我们的血液里。时至今日,我们能够设想会有谁不会背诵“关关雎鸠”、“床前明月光”吗?

    在长期男尊女卑的历史上,女人以自己的美丽和美德,在浩如烟海的诗卷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从《诗经》里,从《乐府》里,从唐诗宋词元曲里,穿过尘埃,透过迷雾,有多少美女、烈女、淑女、玉女、奇女款款走来,摄人魂魄;又有多少才女,如春秋时期的许穆夫人,其后的卓文君、蔡琰、谢道韫、上官婉儿、李清照、朱淑贞……,以超凡的智慧和毅力,在灿若星辰的诗人群体中,成为极其亮丽的巨星。如今男女平等了,女人和女诗人,更在诗的殿堂里如鱼得水,翥凤翔鸾。

    有人说,女人如诗,“在男人目光的吟咏里平平仄仄婀娜多姿”;有人说,诗是女人的结晶,“浪漫源自女人的风情,深沉仿自女人的文静,含蓄出自女人的羞涩,愤怒发自女人的觉醒”。

    把女人比作诗,看作诗,都可以,都有一定道理,因为诗是美的,女人也是美的。但这无非只是一个比喻。任何比喻都是蹩脚的,窃以为这个比喻亦复如是。因为无论是把诗看作女人,抑或把女人看作诗,都稍欠妥贴,都有不能尽如人意之处。如果这个比喻还寄托了部分男人对诗、对女人的某种心态,怕是还会产生副作用。

    首先,把诗看作女人是不够准确,也极不妥当的。诗,作为一个文学样式,是不分性别的,也不可能分性别。诗的作者有男有女,诗的读者也有男有女,世界上没有也不可能有专为男人或专为女人写的诗,更没有也不可能有只允许男人或只允许女人来使用的诗体。故而,诗不会也绝无可能只象女人,呈现出女性性征。男人爱诗,不是因其妩媚;女人爱诗,也不是因其绮丽纤巧。唐代韩偓《香奁集》所代表的诗风“香奁体”,亦名“艳体”,多写男女之情和妇女的服饰容态,从宫廷贵族到一般士大夫的恋情、狎邪生活,“皆裾裙脂粉之语”,虽对后世诗歌有一定影响,但终不是诗的主流。其充其量不过是诗的长河中一朵浪花而已。

    同样,把女人看做诗也是有失偏颇的。女人同男人一样,是人类社会的组成部分,是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的创造者。虽然在男人眼里,女人是美的化身,是欣赏的对象,阅读的对象,但她们不是花瓶,不是花,不是画轴,不是画,她们是活生生的人,与男人一样拥有各种各样方方面面权力的人。在特定的语境下说“女人如诗”,似无问题,但准确讲,仅仅把女人看作诗是远远不够的,是很牵强的。

    如果女人自比为诗则失之纤小,如果男人比女为诗则略显自大。我们不妨吟咏鉴湖女侠秋瑾半阕《满江红》,见识真正的女人和真正的诗,是否令有些男人汗颜: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不因人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折磨。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