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剪梅》词牌考

(2006-10-17 16:52:58)
标签:

陈廷佑诗词

一剪梅词牌考

诗论

分类: 诗论

《一剪梅》词牌考

 

 

象所有词牌一样,《一剪梅》也应是套在曲子里唱的唱词(或称歌词)。但这个曲子是宋代或更早时代形成并存在的,主要在教坊里演奏用的。那时的记谱方式很原始,既不是五线谱,又不是“1234567”的简谱,甚至也还不是“宫、商、角、徵、羽”谱,而是一个古老原始早已失传的系统。如今谁也不知道当初是怎么记的,记的又是什么旋律和节奏?曲谱早已失传了,曲子也就失传了。

 

还不是现在失传的,而是早在明清时期就已失传,很早就失传的。从失传那时起,人们就只知道它原本是有谱的曲子,因此唱词的字数、平仄是固定的,韵也大致固定。所以在很长时间内,《一剪梅》----还有许多其它曲牌----就只有词的格式留存,而它的曲调、旋律,都成为烟消云散了。

 

《一剪梅》相对其它曲牌,还有一个特点,即它所有句子的最末字皆是平声。不仅偶数句,连奇数句的末尾一个字,都是平声。所以就给后人带来一个问题,是按一般习惯隔句押韵呢?还是可能按曲谱要求句句押韵呢?原来的曲谱是怎样的?如今填词该怎么填呢?

 

因为曲子早已失传,后人无法弄清上述问题了。所以就出现了至少两个体式的《一剪梅》:六韵体和十二韵体。

 

请书坛诸君明证:把《一剪梅》分为六韵体和十二韵体,是一着急血压就高的研究成果。此前未见乎任何典籍。现贴此,请版主们注意知识产权保护。也请网友诸君在引用此项重大研究成果时注明作者和出处,注意不要因此吃官司。

 

六韵体就是全词12句中,有六个较重要的句子一定要在韵上。同理,十二韵体就是通篇十二句句句押韵。为什么说最少这两体呢?因为在实际创作中,在押了六个必须押的韵后,有人在不必须押的韵脚上,避不开同韵的字,不经意间又上了韵,所以从六个韵脚这一“体”开始,还有七韵的,八韵的,九韵、十韵、十一韵的,都不能算错。但严格说十二韵以下都应算六韵体。

 

比如十分闻名的李清照作《一剪梅》,就是“七韵体”或“八韵体”(“除”字的古音或应读“愁”音)。

 

清人毛先舒所著《填词名解》中,论及《一剪梅》曲名,仅置一语四字:“南宫曲也”。又清人赖以邠所著、查以超增辑之《填词图谱》中,论及《一剪梅》词曰:“前段六句,三韵,后段同,共六十字”。其列李清照词即六韵体,如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流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而清人舒梦兰辑、谢朝徵笺之《白香词谱笺》中,列及《一剪梅》词谱时,却是十二韵。其列蒋捷词也是十二韵:

 

一片春愁带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容与泰娘娇。风又飘飘,雨又潇潇。何日云帆卸浦桥。银字筝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盖《一剪梅》词有二体,是有古籍可为参阅的。可以找到出处的。

 

为使大家方便查阅,我将古人作的、今人作的、以及最近自己作的《一剪梅》词统统附后:

 

附:俞樾《一剪梅》四阕(十二韵体):

 

(一)记得春游逐管弦,红版桥边,白版门前。闲花野草为谁妍?蜂也喧喧,蝶也翩翩。风月何尝负少年?花底歌筵,柳外吟鞭。而今回首总凄然,旧事如烟,旧梦如仙。

(二)一抹胭脂艳夕阳,品字儿窗,万字儿墙。个中光景费端详,清是花香,浓是花光。无计能消酒一觞,燕与商量,莺与平章。五张六角逐年忙,老了秋娘,病了萧郎。

(三)何处红楼夜月明,楼上吹笙,楼下弹筝。绮窗珠箔最珑玲,人倚银屏,花映雕棂。容易游仙容易醒,梦断瑶京,盼断云軿。青衫灯下百愁生,红泪盈盈,绿鬓星星。

 

(四)误入仙源亦足夸,饱吃胡麻,饱看桃花。刘郎一去计原差,抛了仙家,负了烟霞。青鸟沉沉信转赊,天上灵娲,海外仙槎。莫将忧怨托琵琶,一卷南华,一部楞伽。

 

据考为今人张福有君所作的《一剪梅》一阕:

 

许是人生似梦游,月下花休,柳下江流。世间岂独叶知秋,泪里妆楼,浪里孤舟。可信春光不总留,云自悠悠,风自飕飕。几多悲喜去心头,散却闲愁,了却烦忧。

 

以下为“一着急血压就高”新作《一剪梅》答读书论坛的诸位友人,用十二韵体

 

莫谓书坛好冷清,笑也三声,叫也三声。此中权且作沙龙,几个生灵,试品香茗。虚拟从来象大形,或有阴晴,或有仇情。求知何必赌输赢,才看腮红,又看眉横。

 

一着急血压就高于乙酉年新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