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华德福幼儿园北京 |
分类: 华德福教育 |
关于推广华德福教育,我的一些说明
不过,这样一来,大家也看不到我的一个重要回帖了。我认为有必要澄清一些事实。
首先,我在那个帖子里说了如下的话(不一定是全部原话):
拜托大家用脑子好好想一想,徐孟利自己都不是一名持有毕业证书的、被国际华德福组织认可的、真正合格的华德福老师。她目前居然在北京进行华德福小学师资培训???
很遗憾我今天才看到这个帖子,因为久未和孟利一起做什么事情了,对她的行踪不是很了解。
据我这一向以来接触的众多中外华德福专家所言,他们十分担忧北京目前的状况。
我个人的立场:我支持华德福教育的传播活动,但是对不具备资质就急于建校的行为,表示坚决反对。
国际华德福组织,对自称华德福教育的机构,有着严格的认证要求。
就像我在另外一个帖子里比喻的,不是路边随便支个煎饼摊子,就能管自己叫麦当劳的。
请大家明鉴。
这里再多说几句:
(不过,我个人仍然坚持一贯的原则:我不从经济上参与任何建校行为,我永远不会在任何地方办学校。)
然而,在粗略地了解了华德福教育理念、参加了众多国外专家举行的讲座、阅读了史坦纳的一些书籍之后,我越来越感到,实施华德福教育,远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就像当初Hans and Ineke对我们告诫的那样:我们应该放缓脚步,稳重而妥当地开展工作,而不是急功近利、急于求成,马上攒出一个学校来。北京并不具备开办华德福学校最最基本的条件——合格的华德福教师。
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提升和改进我们自己。我计划今后找到机会,自己去国外,用英语系统地学习。
本来碍于面子,不想说破这些内幕。但是最近发现很多妈妈都被蒙在鼓里,甚至误以为孟利在她家里开设的那个小摊子,有我一分子,误以为我仍然在后台支持孟利的所有行动。
本着对我自己负责、对大家负责的态度,今天我站出来把话说清楚。
补充说明:
我的确仍然大力支持华德福教育的普及、推广、宣传活动,支持所有具备资质的专家开办的讲座,因此大家会看到我和孟利同时出现在外国专家进行的讲座里。
我对徐孟利个人没有成见,也非常赞赏她这近一年以来,为推广华德福教育而进行的努力。但是我认为她目前的行为,违反了太多的原则和规矩。
(我的这些意见,孟利都知道,我们交流过,但是alas,很遗憾,她还在一意孤行。)
4 月23日,徐孟利在成长网华德福论坛的发帖:
站在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路口徘回
华德福论坛版主双鱼林林和雁儿MM的发帖:
呵呵,首先谢谢看贴的朋友们,有这么多朋友在关注华德福,将会更有力推动华德福教育在北京的生根发芽。
被人唤做煎饼摊子,其实挺高兴的。本来我们还只是认为自己是流动小贩而已嘛。支起了煎饼摊子,说明我们离麦当劳又近了一步了!
现在这个民间组织,叫做“北京华德福教育行动联盟”,不是某个机构支持的,也不是某个专家搞的(支持的人很多,包括国内外的华德福老师和专家),核心是孟利--一个台湾妈妈,是其中唯一一个经过正规华德福教育培训的人,其他人就是一些爸爸妈妈,对华德福教育着了迷,在工作或者照顾孩子之余无偿地做着推广华德福教育、筹办北京华德福学校这件事。
也许有人介意,我们在办这些冬令营、手工会、读书会、各种培训之前,为什么不把煎饼摊子这种现状说出来。一是因为我们的组织和状况一直在变化,譬如我在两个月前还只是个旁观者,后来就一头栽进来了,也有个别人退出了;我们正在申办正式机构的事宜,也在找学校场地和资质许可;二是来参加的人,一看就知道我们是怎么回事了,不用多说了吧,呵呵,也就有人和我一样看着着急就一头栽进来还整天主动问有什么可帮忙的,也有人第二次就不来了。
再说为什么办学。
小巫也提到,她让孩子从原来的幼儿园(跟我们孩子同一个)退学,然后去了国际学校。为什么退学不用多说,我们也用连续休学4个月的方式来暂时回避那间幼儿园。难道要我们跟着小巫去上那间年学费10万的幼儿园?我上不起。我只能在我的能力范围内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幸好遇到了华德福。
就凭几个妈妈来办学,在三个月之前,对我来说都是不可思议避之唯恐不及的事情。可以为什么还要把自己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都投进去做这样费力的事情?一句话,为了孩子!
我们不能等待有人投资几百万,等待有人在国外学成归国来北京办一个华德福学校,等待有人赐给我一块地,等待有人给我一份办学资格,我唯一的想法就是我们能够集合所有热心的妈妈们的力量,先办起来学校,用华德福的理念给孩子一份自由美丽的天地。
新办的学校,肯定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李泽武老师都说过,他们最初办学的时候,管教学的还管采购什么的,有时候上着课就被叫出去,因为送煤的来了)。私下说,作为妈妈,我当然希望孩子在幼儿园能受到最好的照顾,有时候看到孟利不得不白天跑出来开会做事情我心里都会有疙瘩(怎么不管孩子了?当然有助教在的)。但是,我知道事情就得如此去做。为了这个理想,我也不得不牺牲跟孩子在一起的一些时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尽力做我能做的。
在深圳,在广州,在很多城市,一些妈妈们就自己组织起来办华德福幼儿园,有些甚至没有受过正式的培训!她们是在做什么?做错误的事情?误人子弟?忽悠人?很多人出于各种考虑不会上这样的学校或幼儿园,当然可以理解。但是没有任何理由去阻止别人倾尽全力去为自己的孩子做事情!
煎饼摊子这个比喻,已经听说了(那时才知道小巫态度的转变)。嘿嘿。千万别忘了,麦当劳在成立之初也是煎饼摊子!如果大家不去尝麦当劳的味道,不去看它的本质,而是人人去踩上一脚,不会有今天的麦当劳!
成都华德福学校成立之初也是煎饼摊子(到现在从正式意义来说也是非法办学),现在全球至少有1000家被华德福教育友好协会认可的华德福学校(还有无数在辛勤耕耘但尚未被认可的学校),除了一开始就有政府支持的,相信大多数学校也是从煎饼摊子做起来的!
当初就是听了这句话(来培训的国外专家说的)才全力投入办学这件事情中的:世界上绝大多数华德福学校最初都是由家长和一些老师办起来的!这些华德福老师成为专家之后,会觉得是专家才配办学,其他煎饼摊子都不应该存在吗?
或许可以去问问全球的华德福联盟,有多少比例的华德福学校是一开始就有数个拿着资格证书的老师才能办学的?成都很幸运,的确,他们一开始就有三个。北京,好在现在还有孟利。如果上半年小学办不成,孟利也会回台湾,让孩子能够上台湾的华德福小学,那时候,可就真的要靠这些家长罗。
大家都思考一下。愿意继续跟随的,谢谢你跟我们一起努力;希望有了完善的体系、理想的学校和师资再来加入的,没关系,请你继续观望。或许在一些家长的努力下,一两年之后能够出现让你满意的东西。
我想这个帖子是针对小学师资培训跟创办华德福学校的。昨天的培训来的最多的是妈妈们,收获大不大,孟利老师的水平怎么样?我想她们最有发言权。即使从推广的角度讲,听了华德福小学的教学方法至少可以帮助到她们正在上小学的孩子们,这并没有什么“违反原则”的问题。课后跟妈妈们聊天,看到她们焦虑的脸孔,我就觉得我们非常有使命感去做华德福学校这件事情。成都学校到现在也只有李泽武一名有证书的华德福老师,他还兼任校长并有很多活动并只主班六年纪(黄老师和张老师好像都没在主班)。其他老师有几个有证书的?大家即使去成都完成了三年的完整培训,他们也发不出国际认可的“证书”,这是我特地咨询过的。但这样就去否定成都华德福吗?
华德福始终都是一种小众教育,在如今多元化教育理念并行的这样打压一种教育是否合适?我们并没拿任何人做过广告,我们只是想踏踏实实的为自己的孩子们办华德福教育。不认同,不理解可以,但这样居高临下的指责,是否合适?我们这些家长急切的盼望着华德福小学跟幼儿园能在北京生根,我们上不起10万一年的国际学校,也不想让孩子受传统教育的残害,我们的出路在哪里?请专家给我们指出来!
趁午休,跟孟利问过证书的事--说老实话,我之前没有打听过孟利的资质,不关注这些是因为认可她就是比我更懂华德福,她有三年完整的培训和后期的实习,在国内,除了成都华德福的三个创始人和吴蓓,我想也许找不到其他人了吧。
华德福教师资格证书不是说学完课程就会发给你的,需要经过实习,考察合格后由瑞典发。现在孟利老师的证书已经由瑞典盖好章,正在寄往台湾(因为是参加台湾的培训),这个周末余若君老师来讲课的时候应该赶得及带过来。
在意证书的同志,不妨在培训现场验证一下吧。
参加过小巫同志和大李甚至孙瑞雪培训的同志,是否也在意老师是否有被**机构认可的证书呢?可能就是不应该不标孟利的名字,而直接说了华德福。这位网友说得很中肯:
都看了,小巫我很喜欢。不过人家要办培训,8次课才500元倒也不贵,了解了解华德福我觉得也不错。大李不照样办培训吗?不过,打的旗号不太好,直接挂上华德福的名号,惹得小巫不高兴了。估计小巫觉得人家还不够格吧!实际上我觉得像大李一样,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直接打着自己的旗号就可以了。比如深圳的那个小猪七七,她办的也是类似华德福的幼儿园,但人家就聪明多了。建议孟利打着自己的旗号办教育,说不定以后也能成为一个大家自成门派,然后写回忆录的时候说自己的教育理论受到华德福的影响云云http://www.liyueer.com/images/smilies/default/titter.gif
我倒不在乎什么人认证认证的,好像大李也没有什么认证,不过我也喜欢。教育本来就需要多元化。即使有了认证又能怎样?就一定能办成一所实质的华德福学校吗?想当初华德福老先生也没有什么认证吧!
办教育最重要的是要有爱心,至于门派方式实在不需要这么多争议。社会上那么多办教育的人,比起他们,也许这个孟利将来办的学校也许还要强一些。不认识孟利,实话实说而已。
有感于在中国办教育的艰难。上星期陪林林在我们小区里玩,听说我们小区居然有个家长组织:几个家庭组织起来,孩子不去上传统小学,而是又家长或者请老师在家里教学。每天下午都可以看到这个“特殊小学”的孩子们在园子里快乐的游戏。当时想真佩服这些家长的勇气!在成都时,听说了成都华德福的开办过程:当时先开了幼儿园由张俐老师主班,但由于没有生源只好降价,学费打三折,一个月只有300多块。后来黄老师自己的孩子和一个朋友的孩子要上小学了,于是开了个小学班由李泽武老师主班。三个孩子,两个说英文不懂中文,一个只会中文不懂英文。一个一年级,一个二年纪,还有一个居然是五年纪。这个有在《教育之道》里有照片作证。真真是个“煎饼摊子”,就是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去参观的家长还是嫌那里条件简陋。而且成都华德福到现在都属于“非法办学”。
所以能被荣幸的称为“煎饼摊子”真真是我们的荣幸!至少我们看到了成为麦当劳的可能性!全世界的华德福学校其实都是从“煎饼摊子”开始的,都是由几个认同华德福教育的家长齐心协力为孩子们创办的家庭学校开始的。
我们不能奢望教育部投资几千万,从天上掉下来10个成熟的华德福老师,然后我们就可以把孩子送进去上学了。开办华德福学校是有个过程,但孩子不等我们啊,看到他们一天天长大,我们就很着急,师资培训上一些家长切身体会到传统小学的弊病更是心急如焚。我们也希望悠哉游哉的去国外学个三,五年也没有办学压力,回来可以到处讲讲课,宣传宣传就好了。可是不行啊,孩子们马上就要上小学了,而且没有开始没有实践,我们本地的华德福教育和师资怎么成熟?
天上掉不下馅饼,我们只好自己支“煎饼摊子"!
喜欢看吵架的来这里:
http://www.cedu.cn/bbs/dispbbs.asp?boardID=73&ID=101431&pag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