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提出过分要求,你该怎么办?
(2019-12-25 13:26:47)自从生了二宝之后,妈妈发现大宝的脾气变坏了,时不时会闹情绪。大宝已经10岁,是女儿,二宝3岁,是儿子。
大宝原本乖巧、可爱,成绩一直名列前十,可自从二宝出生后,她的成绩直线下滑。妈妈已经习惯了大宝的优秀,当大宝成绩下滑时,她无法接受现实,多次批评大宝。
大宝见妈妈偏爱二宝,原本就心理失衡,当妈妈批评她时,她认为自己之所以遭遇不公待遇,都是因为二宝的到来造成的。她开始敌视二宝,妈妈不在时,她会找二宝“算账”。
妈妈知道后,很自然地会保护二宝,替二宝“出气”,大宝更恨二宝。
一次,妈妈买了三根棒棒糖,原计划给大宝、二宝和妈妈一人一根,但大宝非要独吞三根棒棒糖。妈妈无奈,按孩子的要求照做了。大宝独享了棒棒糖,弟弟则没有。
妈妈求助我,为什么以前懂事的大宝现在变得自私了。我告诉她:大宝现在依然是个乖巧的孩子,只是你无形中将过多的爱倾注到二宝身上,让大宝产生了不公平感,所以她要从你这里夺回原来你给她的爱。
大宝发现她只要一哭闹,你就会妥协,勉强给她一些爱,她心里清楚你根本不愿意这样做。因此,大宝意识到要想获得妈妈的爱,就得通过哭闹来解决。虽然妈妈妥协了,但孩子依然没有感觉到妈妈对她充分的爱,她依然在抱怨妈妈和二宝,妈妈对大宝的做法比较反感,无形中加重了大宝的心理不平衡感。
妈妈问我怎么办?我告诉她:妈妈因为二宝小,就要求大宝凡事都让着二宝的方式,让大宝产生了不平衡感,所以在爱二宝的同时,要适当照顾大宝的感受。同时,对于大宝的过分要求,也要有得体的应对策略,让大宝不仅能感受到妈妈的爱,同时也要树立规则意识。
比如,大宝要求独吞棒棒糖,如果妈妈给了她,满足了她的独享母爱的愿意,就会造成她自我、不懂感恩的心理;如果不满足大宝,又会造成对大宝的伤害。
妈妈可以这样做:孩子,咱们事先说好的,棒棒糖是一人一根,妈妈不能全部给你,你也一定希望妈妈做一个公平公正的人,但是妈妈知道你喜欢吃市里那家店的点心,明天妈妈给你带回来,让你心情享用。
这样做的好处是既维持了公平原则,让孩子明白一个人不能太自我,又照顾了孩子想得到母爱的愿望,同时妈妈牢牢将教育孩子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被孩子的过分要求牵着走,化被动为主动。
当孩子提出过分要求时,父母一定要巧妙化解,既要照顾孩子的尊严,又要能跳出孩子不合理要求的圈子,掌握主动权;既要给孩子爱,又要让孩子正向成长。好父母是孩子的人生导师,一味娇惯只会纵容孩子,一味批评又会打压孩子。孩子需要父母的合理引导,才会越来越优秀,越来越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