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1+1>2的教育合力(上)
(2013-02-09 11:40:47)
标签:
容韬教育家庭教育个人德行育儿 |
分类: 《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连载 |
作为陪读父亲,我所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和老师交流、沟通,随时随地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合拍,形成合力。事实也证明,我和老师之间的良好沟通,对孩子的教育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我是从骨子里尊师重教的家长。在我两个孩子上过的几所学校里,我是往学校跑得最勤、和老师接触最多的家长。从学前班到高中,教过我孩子的数十位老师,我都拜访过,有的老师曾多次拜访。我心里非常清楚:老师身上寄托着孩子的未来,尊重老师就是尊重孩子的未来。我认为,在尊师重教方面,怎么做都不算过分。
做出陪读决定后,我情愿交较高的房租,在学校隔壁租房子,一来孩子方便,二来也方便和老师沟通。那段时间,我几乎天天往学校跑,把和老师沟通当成了一项“工作”来做。
有人可能会担忧,往学校跑那么勤,那么频繁地和老师交流,老师不烦吗?再者,经常和老师交流,哪有那么多话题呢?关于这个问题,我也总结出经验了。
第一,尊重老师。
尊重老师,首先要理解老师、体贴老师,老师数年如一日耕耘在三尺讲台,用毕生心血浇灌孩子们的心灵,这是最崇高、最神圣的事业。老师的工作既辛苦、又单调,老师的奉献精神,应该受到全社会尊重。我特别尊重各位老师,也十分信任每一位老师。重点中学的老师,有省、市劳模,有省、市优秀教师,有特高级老师,他们都取得过一定成就,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是不可多得的优质教育资源。我把每位老师当做了自己人生的老师、孩子生命中的贵人。因此,我对老师的尊重特别真诚,甚至怀有几分虔诚。有句话叫“心诚则灵”,由于我从骨子里尊重老师,老师们也都乐意和我交流。A老师在上课,B老师可能是自习课;C老师没空,D老师可能不太忙。班上六位老师,加上政教主任、年级组长,以及我认识的其他老师,每次到学校,都能找到交流对象。
第二,赏识、肯定老师的付出。
我把大量心思用在了尊师重教上,于是练就了一套基本功——赏识老师。那些肯定、赞美的话,我总是挂在嘴上,比如:“老师,您工作那么忙,还为孩子操那么多心,作为家长,我真不知道怎么感激您!”“老师,孩子出现那么严重的问题,您始终没有放弃。您是在积德行善,功德无量啊!”“老师,我儿子说,他最佩服的老师是您。您在孩子身上倾注那么多心血,真让人感动!”“老师,能赢得那么多孩子的尊重,足以显示您的人格魅力。孩子在您班上,真是他的福气呀!”
人都是需要肯定和赞美的,老师也一样,辛勤的付出得到了赞赏,自然会更乐意和家长沟通。况且,我的这些赞美都是实事求是、发自内心的,很容易被老师接受。
第三,虚心向老师学习。
那两年,我口袋里时常装着笔记本,和老师交流的关键内容,我都会随时记下来。这样做,一来是对老师尊重,二来也能加深记忆。
“××老师,您的那些教育思想格外好,其中的几句话特别耐人寻味。尤其是‘不要把孩子盯得太紧,要给孩子一定成长空间;远离功利是大智慧;无为而治是高境界’对我启发很大,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根据您讲的观点,我写了篇心得,您能给我指点一下吗?”
“××老师,前几天和您交流,让我受益匪浅,您讲的影响学生求知的几个要素,我感觉非常好。由于我记忆力差,记得不详细,您能再给我讲一遍吗?”这位老师得到认可,绘声绘色地讲起来,比上次发挥得更好,讲得既生动又具体,我非常认真地做了笔记。
“××老师,您的教育实践让我大开眼界、心悦诚服,您在孩子们身上倾注那么多心血,令我非常感动,特别是您对经常找老师提问题的学生进行奖励、鼓励孩子勤学多问的方法,是提高学习成绩的真经,难怪你们班的学生学习都那么好!”这位老师受到了鼓舞,及时找我儿子谈了话,儿子也开始向老师提问题了。
“××老师,过去我不懂教育,给孩子帮了倒忙,给老师添了不少麻烦,拉了班上的后腿,我向老师表示歉意。现在我意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我在努力探索家庭教育的规律,但由于我底子薄、悟性也差,希望您多帮我。”
第四,和老师探究教育。
随着自身素质的提高,我的家教实践也向纵深发展。我和老师的交流不再空泛,每次都有实质性内容。大多数时间,我是带着问题、有的放矢地找老师交流,因此交流就有了探究的性质。
比如:昨日和甲老师探讨过怎样“润物细无声”地对孩子施予影响;今天准备向乙老师请教如何引导孩子进行自我教育;明天计划和丙老师交流怎样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后天考虑和丁老师沟通如何激发和强化孩子的责任意识……
进一步讲,和老师沟通交流,并不纯粹是给老师添麻烦,某种意义上,也是在支持老师的工作。当然,受益最大的还是我和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