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上,另一本雨果的小说也很有名,《巴黎圣母院》。
我们到达巴黎并安排好住宿已经很晚,从巴士底狱步行到巴黎圣母院,已经晚上九点的光景,天色还有些明亮,教堂的门还开着,塔楼已经关门。广场上还有人在表演节目。
啊,我们看到那张老圣母的脸,挂满皱纹,一条皱纹,一个伤痕。
首先要谈谈巴黎圣母院的门脸儿,建筑史上再也没有比这更为绚丽的篇章了。
从正面望去,只见三座并排的尖顶拱门,上面有一层锯齿状雕花飞檐,一溜儿排着二十八尊列王雕像的神龛,飞檐上居中是花棂的巨型圆窗,左右互拥着两扇侧窗,好像祭师身边的两名助手:执事和副执事;再往上看,便是那亭亭玉立的修长的三叶形拱廊,那一根根纤细的圆柱支撑着沉重的平台,还有那赫然矗立带有青石瓦披檐的两座黑沉沉的钟楼;纵观整个门脸儿,雄伟的五个层次,上下重叠,在恢宏的整体中布局和谐,一齐展现在眼前。
--
选自雨果《巴黎圣母院,石头的交响乐》
几乎每天都路过巴黎圣母院,再徒步回巴士底狱的旅馆。每天在塞纳河畔走来走去,或是阳光明媚,或是华灯初上。我们从不同角度观赏她,最爱在远处桥上遥望她的全景,也走近广场踏过每一颗石子。
这座著名的哥特式建筑,曾经遭受摧残,由于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浪漫主义的描写,得以重修。今天才能又见辉煌,又见28位国王尊享第二排的荣耀,又见花窗重现天日。
自不待言,巴黎圣母院至今仍不失为巍峨壮美的建筑。然而,尽管她年事已高而风韵不减,但是目睹时光和人公然藐视奠定第一块基石查理大帝,藐视放上最后一块石材的菲利普·奥古斯都,从两方面肆意毁损和肢解这座古老的丰碑,我们怎么能不痛心疾首,义愤填膺。
--选自 雨果《巴黎圣母院,石头的交响乐》
巴黎圣母院大教堂(Cathédrale
Notre Dame de
Paris)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西岱岛上,是天主教巴黎总教区的主教座堂。巴黎真正的中心,在门口的圣母院广场中,有个原点(Point
Zéro)纪念物,是法国丈量全国各地里程时所使用的起测点。这个点大小类似于地下水井盖,为8角形,旁边刻有point de
france的字样。
主殿翼部的两端都有玫瑰花状的大圆窗,上面满是13世纪时制作的富丽堂皇的彩绘玻璃书,实在太花哨了。
最伟大的建筑大半是社会的产物而不是个人的产物。与其说它们是天才的创作,不如说它们是劳苦大众的艺术结晶。它们是民族的宝藏、世纪的积累,是人类社会才华不断升华所留下的残渣。
-- 选自 雨果《巴黎圣母院》
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整整排了两小时队,终于登上雨果小说里著名的钟楼了。儿时法国电影中卡西莫多的形象就像雕刻的石像,深深刻在脑海之中。若将来老年痴呆了,也不会忘记。
主要演员及配音演员:
埃斯美拉达——吉娜·罗洛布里吉达(李梓配音)
卡西莫多——安东尼·奎恩(时汉威配音)
神父富洛娄——阿兰·克尼(邱岳峰配音)
卫队长菲比思——让·德耐特(胡庆汉配音)
诗人甘果瓦——罗伯特·何辛(伍经纬配音)
乞丐王克鲁班(尚华配音)
卫队长未婚妻(苏秀配音)
神父弟弟(严崇德配音)
国王路易十一(富润生配音)
检察官(于鼎配音)
旅店小矮子(杨成纯配音)
所以,定不能枉来钟楼一回,一定要留影纪念。
在钟楼俯瞰城市,想像雨果当年,满是杂乱无章的屋顶,掩盖了巴黎的美貌。老城区、新城区和教会区三区鼎立,各自为政,哪有今日这般风貌。


也学那石兽低头,遥望,思索,感叹。它们必是看尽人间悲欢,笑人世浮云。

总之,它们是一种岩层。每个时代的浪潮都为它们增添冲击土,每一代人都在这纪念性建筑上铺上他们自己的一层土。我们也是这样做。
-- 选自 雨果《巴黎圣母院》
人类、艺术家、个人在这些大建筑物上并没有留下自己的姓名,人类的智慧却在那里凝聚,集中起来。时间就是建筑师,人民则是泥水匠。
--选自雨果《巴黎圣母院》
广场上游客,小演奏团体,个体演出者络绎不绝,相当热闹。当雨果还在感叹印刷术的传播信息的速度时,不能想像科技智慧已经到达了数字传播时代,人类不仅把智慧留给了建筑艺术,也做了相当多的再创作。但当代艺术的价值,还要时间来验证。
巴黎圣母院,不时在给艺术家灵感,其中法语版的音乐剧《巴黎圣母院》是我最喜欢的一出。

它的最大特色是采用了舞蹈和歌唱相分离的形式,也就是跳舞的演员不唱歌,而歌唱的演员不跳舞。带着麦克风上台演唱,抽象的舞台背景,符合现代舞台的尝试,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新鲜感,舞蹈的视觉冲击力非常大。
2002年曾来人民大会堂演出,错过现场,只能回家看碟了。http://ent.sina.com.cn/f/blsmy/

夜晚的塞纳河畔聚满了年轻人,聊着艺术,侃着生活,弹着音乐,跳着舞,自由放松免费的聚会,充满了各种可能,诱人的夜色啊~
以后,我们还会路过。
其他链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