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丞相史浩草擬兩道詔書表明符離兵潰過不在張浚,為何史官和孝宗都歸咎張浚?
(2022-05-09 09:11:14)
标签:
转载 |
隆興元年三四月間,朝廷對於要不要北伐爭論很激烈,大部分人都反對北伐,於是在三月中陳康伯史浩建議召都督張浚入覲,四月初九張浚率張栻以及一眾屬官入覲,其時因天正大雨,還在杭州城外遇到了正準備回鄉避雨的同年周建利之子周必大。張浚之所以停在國門之外不入內,作為大臣,自然有些考量,也就是先聽聽有關各方的意見。入覲之後,便與一眾大臣討論了四五天,就是關於出兵與否的事情。張浚是同意趁機北伐的,但不是決策者,也手中無權。兵權在楊存中、成閔手中,糧草軍資掌控在史浩手中,但孝宗要張浚支持他的北伐,並與滿朝文物辯論。在朝廷之上史浩滿嘴跑火車,但張浚有苦不能說,只能敷衍說我老了,等不了所謂十年八年。因此事情就這樣決定了。結果是宰相史浩被命親自起草讓李顯忠、邵宏淵出兵前擬定作戰方案的並送一份到都督府徵求張浚等人建議的詔書,以及令張浚與都督府陳俊卿、馮方、查籥、張孝祥等人商議,指出一些明顯的漏洞以及可以讓李顯忠、邵宏淵注意的事項。當時擔任糧草供應的是史浩的中表兄弟洪適,洪適又任用了趙鼎的門人尹機。尹機因為史浩舉薦被賜同進士出身,所以在糧草供應上就不太上心,洪適也說張浚亂花國家的資金,結果李顯忠邵宏淵不和,張浚也被罷相。
史浩代擬《賜都督張浚審訂北討長策詔》:
比得李顯忠、邵宏淵奏北討,已令條具,專委卿審訂。卿可更召顯忠、宏淵並素有之垖⑿<澴h幹辦官等,將前項事宜宻加熟議,彼之上將為誰,可以當吾宏淵?角戰平野,騎兵孰多?既得中原,何術以守?儻盡長策,朕當親駕臨江,督府移幕臨淮,以督諸將。成功有厚賞,誤國有顯戮。若姑欲示敵人以聲勢,使之知懼而不敢犯,是亦一策,二者必居一於此,卿可宻奏來。
史浩代擬《賜兩淮將臣李顯忠邵宏淵條具出師方畧詔》:
覽奏,備見忠,良深嘉歎。但未知方畧如何。方今將校出亷隅者為誰,可保不敢擄掠?方今之兵,幾人出戰?幾人留屯,以備衝突?兵出何道?何處可先據險?何處有糧可因?饋弋攺暮温?援師當出何方?既有成,必非浪戰。可宻行條具,仍須經都督府審訂以聞,當從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