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浚张滉张栻张枃在永州(零陵)
绍兴七年(1137),张浚(1097-1164)落职,谪居永州。六岁的张栻(1133-1180)从绵竹来永州伴随其父,在永州度过了八年期间,张栻深受父亲爱国主义和抗金思想的薰陶,“自幼学,所教莫非仁义忠孝之实”。
绍兴八年(1138)张浚同父异母兄张滉(字昭远,号茅山居士)居零陵,与澹岩长老了思有交。张滉作有《留题澹岩》。至绍兴九年(1139)正月,宋高宗以宋金和议大赦,张浚又才恢复提举宫观。二月,出任福州知州,福建路安抚大使。
绍兴十六年(1146),张浚被召回京;七月贬往连州居住。到绍兴二十年(1150),张浚第二次被贬永州,谪居永州长达九年。期间,张栻又随父亲徙居永州,并先后在衡山随胡宏求学、问河南程氏之学。
绍兴二十五年(1155)乙亥,知永州府事彭合将万石山更名为环翠山。时张魏公贬居永州,曾游其地,并题名碑上,文为:紫岩张浚同郡倅长乐张登谒太守庐陵彭公合于环翠,酌泉小饮,观景物之胜,俟月上而返,浚子栻、机(疑为“杓”之误)、枃(1140-1198),侄孙炎、默、炳从行,绍兴乙亥(1155)端午后六日浚题。
古零陵城内的学宫前建有一亭,名曰双凤亭,地址在今永州五中附近的文庙前。张栻来永州时,学宫前芦苇一片,无人问津。彭姓知府命人整修学宫,发现乱石上的天然凤云图,认为是吉祥的象征,嘱张栻写篇文章以记其事。于是,张栻写了一篇《双凤亭记》。张栻在永州期间,还写了一篇《游东山记》,其中有“时某弟枃、效(疑为“妷”之误)懽兼偕游。”
张浚教兄张滉之子(疑为张枃、字定叟)如己子。
绍兴二十八年(1158),张浚为观文殿大学士,判潭州。张栻随父北上,经浯溪时写下了《舟过浯溪有感题石》。在过浯溪后,张栻经过祁阳县城,并稍作停留。邑人蒋言陪同他访甘泉,饮甘泉水。他对甘泉大加赞赏。接着,他在蒋言家里看到了邹浩《甘泉铭有序》,即兴在《铭》后作跋语。隆兴二年(1164)张浚逝世于余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