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张浚张栻纪念馆
张浚张栻纪念馆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4,148
  • 关注人气:49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浚“命吴玠聚兵扼险于凤翔之和尚原、大散关以断敌来路

(2022-03-29 01:10:19)

关于南宋利州路分合初考.pdf文档,爱问共享资料拥有内容丰富的相关文档,站内每天千位行业名人共享最新资料。

年月第卷第期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haanxiUniversityofTechnolo~,(SocialSeieaees)Feb.V.No.南宋利州路分合初考熊梅(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陕西西安)摘要南宋利州路分合频繁经考证认为达九次之多即绍兴十四年分乾道三年四月合乾道三年六月分乾道四年合淳熙二年分淳熙三年合淳熙五年分绍熙五年合庆~L:年又分嘉定二年复合嘉定十一年短暂分、舍又于次年五月再分同年八月又合嘉定十六年再合战乱中实又分矣。关键词南宋利州路分合安抚使中图分类号K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oo)O.宋初路取代了道的地位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北宋至道三年分全国为十五路仁宗天圣时析为十八路神宗元丰时又析为二十三路。至于南宋时中原地区为金人占故只有江淮以南十五路其中利州路分合之频繁是中国两千多年地方行政体制中绝无仅有的。清人钱大昕在其《十驾斋养新录》中就“利州路分东西”写过札记吴廷燮在《南宋制抚年表》之利州东路、利州西路中也收集了各家之观点今人李昌宪著《宋代四川帅司路考述》、《宋代诸路的辖区与治沿革研究》涉及利州路的分合问题此外从李之亮的专著《宋川陕大郡守易替考》之沔州中也可窥一斑。纵观各家之言尚有疑虑本文通过文献比证分析。就利州路的分合略加考证。一、N,)It路的军事战略意义南宋十五路之一的利州路“南渡后.府三:兴元隆庆.同庆。州十二:利、金、洋、阆、巴、沔、文、蓬、龙、阶、西和、凤军二:大安。天水。”(《宋史·地理志》)从绍兴十四年开始。就出现了多次的分合重复这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利州路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靖康之难”后赵构于次年(l)五月即皇帝位于南京应天府是为南宋高宗改年号为建炎。绍兴十一年十一月宋金签订了”绍兴和约”正式划定了双方疆界。即东以淮河中流西以大散关为界宋割唐、邓二州及商、秦二州之半给金宋金南北对峙局面由此形成。川陕由是成为了南宋西北军事防御的大前方利州路跃然成为战争前线。利路的西和州、天水军、成州、风州、洋州、金州连成了御金的第一道屏障。张浚就曾“命吴蚧聚兵扼险于凤翔之和尚原、大散关以断敌来路。关师古等聚熙河兵于岷州大潭孙渥、贾世方等聚泾原、凤翔兵于阶、成、凤州以固蜀口。”(《宋史·张浚传》)利州路的其它州府在军事上的地位也是相当重要.兴元府“北瞰关中南蔽巴蜀东达襄邓。西控秦陇形势最重。”(《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六)兴州之地“无沔则无蜀”(《宋史·忠义四》)“阆州地辟人富攻之易下建袭据阆州.后遂为并蜀之本。”“西方多事必绸缪于利、阆之间”“自府境而言。利州首险”。“剑州次险”(《读史方舆纪要》卷六八)由此可见利州路对蜀之意义。张浚深谙此曾讲“中兴当自关陕始.虑金人或先入陕取蜀。则东南不可保”若关陕失“而全蜀按堵且以形势牵制东南.江、准收稿日期。修订日期一II一作简介熊梅(一)女四川宜宾人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m亦赖以安。”(《宋史·张浚传》)对于偏安一隅的南宋王朝而言蜀之安危紧系王朝存亡若“金人一意睨蜀东南之势亦棘。”(《宋史·吴磷传》)因此南宋王朝对川陕的关注对利州路的重视也就不言而喻了即使是休战时期边地的稳定与否也成为南宋王朝关注的焦点。二、首次分合:绍兴十四年(分)乾道三年四月(合)建炎四年九月富平战败后川陕形势十分险恶。金兀术又改变战略将重兵集中到陕西一带准备由这里进入四川进而控制长江上游企图用大迂回的战略包围南宋。绍兴十年金终究毁约对南宋发动进攻川陕告急。尽管次年双方签订和议暂告休战宋廷也始终担心金朝出尔反尔基此考虑不得不加强边地的军事防御。“时川口屯兵十万人分隶三大将检校少师镇两军节度使右护军都统制阶成西和风州经略使吴磷屯兴州检校少保武当军节度使利州路经略安抚使兼知兴元府安抚司都统制杨政屯兴元府检校少保奉国军节度使金房开达州经略安抚使兼知金州枢密院都统制郭浩屯金州皆建帅府而统制官知成州王彦知阶州姚仲知西和州程俊知凤州杨从仪亦领沿边安抚使。”(《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二)为了更好地组织防御和治理端明殿学士四川宣抚副使郑刚中“请分利州为东西路以兴元府、利、阆、洋、巴、剑州、大安军七郡为东路治兴元命政为安抚以兴、阶、成、西和、文、陇、风七州为西路治兴州命磷为安抚而命浩为金、房、开、达州安抚。诸裨将领安抚皆罢。”(《宋史·郑刚中传》)绍兴十四年九月辛酉上从之诏分利州为东、西两路。《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九时事二载:“乾道元年夏武顺(吴磷)改制兴元朝廷以其遥制西路军马为不便乃权合东、西为一路以吴(磷)为安抚使而东帅王权改知洋州兼管内安抚司公事吴薨不改。”同等记载见于《两朝纲目备要》卷四。按《宋史》孝宗本纪记载吴磷改制兴元府的确是在乾道元年五月然合利州东、西为一乃在乾道三年四月丁丑。又据《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一之一一二载:“乾道三年四月十一日诏利东西两路并为一路以利州西路安抚使判兴州吴磷改知兴元府领御前诸军都统制职事充利州路安抚使四川宣抚使以知兴元府王权改知洋州依旧御前诸军都统制充管内安抚使。是日宰执进呈吴磷改制兴元府王权知洋州。上日:吴磷年老意欲归兴元魏杞奏日:若归兴元却是遥制。西路军马蒋芾日:不若权并归两路今吴磷宣抚却依旧知兴元。上日:如此甚顺至有是诏。”这便进一步阐释了此次诏合的原因可知“乾道元年合”之说不妥当为乾道三年四月。三、第二次和第三次分合继乾道三年四月合利州东、西为一后同年“五月甲寅吴磷薨庚申命四川制置使汪应辰主管宣府司事移司利州。”六月“辛未。复分利州东西为二。”(《宋史·孝宗纪》)此次合分时间清晰《宋会要辑稿》可佐证《续资治通鉴》、《南宋制抚年表》同然《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云“吴(磷)薨不改”系误。王象之等缺漏了此次合分恐为时间间隔不长未引起注意之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