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吾心即佛
吾心即佛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7,963
  • 关注人气:57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2475篇:崩密列“凝固的音乐”

(2025-02-08 10:44:03)


今天去了一个小众暹粒的崩密列。景点距离暹粒约两个小时车程,到达时我们看到的景象很让人吃惊:寺庙坍塌,杂草丛生,寺庙坍塌,一块块大石头堆叠在一起,还有巨大的树滕环绕着古庙的残垣断壁和坍塌的石壁构件……呈现出废墟一片的荒凉气息。导游说崩密列很像当年外国探险家发现吴哥窟时的景象是一样一样的。
柬语崩密列的意思是“荷花池”,是一座小吴哥窟式的印度教寺庙,但是它有一些雕塑反映的是佛教的主题。建造这座寺庙最初所使用的石料是就地取材的砂岩,所以历经千年几乎所有建筑都已经损毁,寺庙的历史也没有文字记载,只能凭借残件的建筑特色和风格做大致的猜测,所以很难再被复原。
崩密列景区现在的简易栈道,是早些年好莱坞在拍摄电影《虎兄虎弟》时搭建,后又做了加固的。许多来过这里的游客和专业人士都认为这片废墟所透露出的神秘感,绝对是世界罕有的。
我想正是由于这神秘,以及废墟般的遗迹才是最吸引人的地方。
从世界范围的历史看,建筑遗存无非两种结果:石构建筑毁坏后留下的废墟,多少年后仍历历在目,好像真的成了“凝固的音乐”。它们辉煌的过去越来越勾起人们的怀念,而它们的悲剧性遭遇也越来越唤起人们的叹息。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残垣断壁在人们的心目中不仅不是垃圾,而且是宝贵的精神遗产,受到普遍的尊重和珍惜。这就形成一种文化,即“废墟文化”。
废墟因受到尊重并受到保护,像欧洲历史上许多重要的建筑毁坏后,极少有原地重建的现象,而都将它们作为一个珍贵的时代标志予以尊重和保护,乃至一块妨碍走路的“乱石”都不许随意挪动。而一座古老的城市若不见一处或几处废墟遗址,仿佛是它的缺陷或遗憾。只是现在包括我国在类的亚洲国家的国民缺乏废墟文化的观念,喜欢在原址修复或重建,就像我们明代以前的几千年间,有那么多辉煌的宫殿建筑都没有留下一处像样的废墟遗址!但愿此处柬埔寨的崩密列能维持现状,成为一个真正让人震撼的“废墟文化遗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日行一善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