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鸿风度

标签:
2025最后日 |

江苏省美术馆正在举办“悲鸿风度——第二届油画双年展”。
看了展名就在琢磨所谓“悲鸿风度”是什么?一般来说风度的含义是指人的举止姿态,它是人内在实力的自然流露,也是一种独特的魅力。风度不仅仅是一个外在的表现,更是一个人内在实力和气质的体现。它通常被认为是美好的举止、姿态或气度,具有个性化的标志,无法轻易模仿。我想以“悲鸿风度”为题举办油画双年展,目的就是为了更好致敬悲鸿先生,传承弘扬悲鸿精神,用生动的艺术实践诠释“悲鸿风度”的文化价值和现实主义的时代精神。
徐悲鸿先生(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是江苏宜兴屺亭镇人,久居南京。他被誉为20世纪中国美术的先驱,是功垂后世、影响深远的艺术巨匠。他主张现实主义美术风格,注重写生,将西方绘画技巧融入中国画创作,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绘画风格。他以画马闻名于世,作品题材广泛,涵盖人物、动物、风景等。其代表作品包括油画《田横五百士》、《徯我后》、《奴隶与狮》等,国画《九方皋》、《漓江春雨》、《泰戈尔像》、《奔马》、《漓江野渡》等。
曾经多次参观过他在南京位于玄武区傅厚岗4号的故居。那是一处带给人宁静与安逸的庭园,可徐悲鸿却给它取名为“危巢”,因为它建成的年代,正值国家民族风雨交加之际,如此取名有着深层的意蕴,正如他所言,“古人有居安思危之训,抑于灾难丧乱之际,卧薪尝胆之秋,敢忘其危,是取名之义也”。
这次双年展参展的近三百幅油画也践行了“悲鸿风度”,作品的题材内容丰富广泛,体现了时代、贴近生活。画家们从多元视角用不同的形式来展现自己的面貌和品味,画种融合、边界拓展,很多作品表现手法独特、语言生动,努力尝试新的技法技巧,表现出对其他画种的借鉴和吸收,拓展了油画创作的边界,从中感受到画家们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创作观念的更新,让人们感受到时代脉搏的跳动和当代审美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