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逍遥安在

(2024-04-12 11:23:15)

逍遥安在

路过茅山,远远的遥望茅山最高处的九霄万福宫,以及所到之处皆可见的“逍遥”字样,什么逍遥仙镇、逍遥花境、逍遥乡野……全在营造“逍遥生活的目的地”的概念。置身其中,那一刻似乎自己也逍遥起来。
追根寻源,逍遥一词可能来自战国时期哲学家、文学家庄周的《逍遥游》。作为道家经典《庄子》的首篇,文章主题是追求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庄子认为,只有忘却物我的界限,方可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所谓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逍遥游”集中代表了庄子的哲学思想、人生理想,是庄子人生论的核心内容。归结起来,逍遥就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是对世俗之物无所依赖,与自然化而为一,不受任何束缚自由地游于世间。在我看来这种生活态度方式过于空灵了。
茅山脚下有个仙姑村,村如其名,这里青山绿水,环境优美,风景怡人,道教文化源远流长。此村不大,盘桓一个小时便走完了周边,村里也主打逍遥乡野文旅理念。馆舍建筑多为新建,田野有古风,也有三门五庙与道文化有关的古迹等等。与其它景区不同的是,我在村里并没有看到几个“仙姑”和村民,甚至游客服务中心里也少有工作人员,大有“无为”的风范。
逍遥是一种快乐的状态。学习中国文化,感悟其中内核之一是乐感文化。中国的先哲们似乎终极一生都在追求快乐之道。儒家以建功立业为乐,道家以逍遥自在为乐,墨家以牺牲利人为乐,佛家以度己度人为乐。其中,最纯粹的还是道家的快乐之道,它追求生命的自足与圆满,追求生命的大自在,追求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大境界。道家主张心无挂碍,知足常乐减少欲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大千世界,怀着一颗平常心来,带着一颗无牵挂的心走,追求的是心的逍遥。可俗世之人,生活中皆是苟且,心里哪会有真真逍遥。
距离上次到茅山,可能有七八年了,期间修行不断,再次游走茅山周边的山水林海之间,却还是难以逍遥的归一境界面世,毕竟是俗人一个,心有挂碍,纵是身在山水之间,要达到心中的山水逍遥,还是不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黄木香花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