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江东去;佛法西来”

(2008-03-17 14:24:53)
标签:

杂谈

“大江东去;佛法西来”

 

 

乐山大佛举世闻名,可是乐山大佛旁还有一座凌云寺,知道的人就不多了。别小看了这座规模不是很大的寺庙,据说还号称是中国“三大寺庙”之一。佛界有一说法,十三为尊,哪个寺庙的大雄宝殿有十三扇门,这座寺庙便是最高级别的。尽管凌云寺规模不大,庙里供奉的菩萨也不金碧辉煌,可是它有十三扇门,因此香火也极旺。

我是到了乐山才知道“凌云寺”的,起初还在想,古人也用“壮志凌云”这样的现代词汇,及到进了凌云寺,方才知晓凌云寺位于乐山市东凌云山栖鸾峰上,因为与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乐山大佛相邻,又名“大佛寺”。凌云寺始建于唐代武德年间(618-626),而乐山石佛开凿于唐开元元年(713),完成于贞元19年(803),显然是先有寺后有佛。

走马观花一般的游览凌云寺,除了导游介绍寺庙的等级高之外,就是寺门外的一副极具气势的楹联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大江东去;佛法西来”。细细品味,此联有两个好处:一是切景切事,大气磅礴,实为海内不可多得的杰作;二是此联言简意赅,既使人有佛法庄严之感,又表明了凌云寺所踞地理位置,还巧妙地将“大佛”两字嵌于其中,显示了这座千年古刹的不凡气势。

当然凌云寺之所以闻名遐迩,一个重要的原因还是寺旁有尊“乐山大佛”。此佛依崖而凿,为弥勒坐像。导游李小姐是个地道乐山妹子,她将烂熟于心的一系列有关大佛的数据背诵出来:通高71米,头高14.7米,直径10米,有发髻1021个。耳长6.72米,耳窝中可并立两人。鼻长5.53米,眉长3.7米,眼长3.3米。肩宽24米,手中指长8.3米,脚背宽9米,长11米,上可围坐百余人……只可惜我们去的那一天,岷江被大雾笼罩,游轮停航,不能在江上观赏大佛全貌,也就没有亲眼看到“大佛头与山齐,脚踏大江”的壮伟,没有体验古人称道的“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景象。不过我们在山上,从与大佛头齐高的角度近距离观赏,也确确实实感受到大佛体态端庄、雍容镇定的仪表,也真真切切感受到乐山大佛确实是我国石造像之最,历时90年,数代人不懈努力,才使这气魄雄伟的浩大工程矗立人间。看到大佛我突然“意识流”一般联想起对中国人的两个“谬论”:一盘散沙、没有信仰,乐山大佛告诉人们,这是中国人的持久的力量体现,也是中国人信仰的体现。

在寺外崖边远眺,可见凌云寺地处泯江、青衣江、大渡河的汇合处,山上,翠壁丹崖,密林修竹;山下,江水蜿蜓,白帆点点。远望峨眉山,群峦碧黛,出处云际。近观凌云寺寺门高踞,飞檐凌空,红墙碧瓦,巍峨壮观。寺门正中高悬巨大金匾,上集苏东坡书“凌云禅院”四字。两旁联文便是文章题目“大江东去,佛法西来”。进得凌云寺,看到寺内香炉特别的长,密密匝匝插满高香,朋友花200元请了一柱,问我要不要,我婉拒了。吾心即佛,我感觉自己进入寺庙,特别宁静,仿佛心与佛通,因此我想此时此刻无需其它,我的每一个善念信息都会传递给佛的,也坚信大佛会在冥冥之中护佑于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